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讲好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讲好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5-31 04:25

  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 詹媛

  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科技部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仪式。

  科学家的精神之光,照亮了科学的殿堂与人类文明的未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致力于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首展包括1个主展览、5个专题展览。

  博采广集 凝聚精粹

  走进“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简明的图文展示出老一辈科学家矢志报国的动人情怀,泛黄的手稿诉说着重大科学发现背后的隐秘故事,精致的模型彰显着新时代科技发展的非凡成就。

  “现在我要介绍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地球环境科学领域专家刘东生。”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讲解员李静向观众讲解,“橱窗内是刘东生的考察笔记、科考相册,以及他采集的中国黄土样本。刘东生先生在野外考察时的笔记全套共有300多本。大家看,这页笔记还绘有考察沿途的景色。”

  来到“家书诵读”互动体验区,不少观众驻足停留。触摸位于展区中央的屏幕,可以看到丁颖、谢家荣、王淦昌等10余位科学家的家书概览,点击后便会浮现家书的实物图片及相关故事。

  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的张葭樾是展览的第一批小观众。她激动地告诉记者:“我认识了很多科学家,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战麻斗士’李桓英奶奶,一生都在与麻风病作斗争。当看到她乘滑索过江治病的照片,我的眼眶都湿润了!”

  作为主展览,该精品展共计展示了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珍贵图片,以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的10余件大型展品,展陈面积共1900平方米。展览内容以2010年正式启动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为基础,此采集工程已启动近700位科学家的资料和若干专题的采集工作,先后有5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4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与。

  “头雁”领航 “雁阵”齐飞

  在科学的无垠苍穹之下,站在科研巅峰的领军型科学家,宛若领航的“头雁”,为科技发展的浩渺航程提供方向。

  钱学森去试验基地穿过的靴子、用过的公文包,在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取得高分的试卷,以及1983年亲手写的日程安排表……在“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展”现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讲解员王菲向观众逐一介绍。

  “许身国威壮河山——纪念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的展厅中部,还原了邓稼先在北京故居、九所办公室、梓潼故居的工作生活场景。“今年正是邓稼先百年诞辰,我们举办这个展览,旨在重温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奉献的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展内有一些首次展出的实物展品,是我们绵阳九院收集的珍贵文物。”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讲解员王宇豪介绍。

  “雁阵”齐飞,正是科学家团队携手共进、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生动描绘。17位留美学者克服艰难险阻,毅然归来报效祖国的故事,“归来——20世纪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展(一)”娓娓道来;109位工程师、100余项典型工程、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的工程师精神,“工师于国——工业遗产背后的中国工程师主题展”徐徐诉说;“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中国植物志》出版二十周年专题展”展示胡先骕、秦仁昌等科学家历经数十年完成《中国植物志》的历程。

  “‘工师于国’展览将工程师放置在工业遗产的背景下,放置在中国历史的工业长河之中。”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旸说,展览还为“中国工业遗产背后的工程师”名单、“国家工程师奖”获奖名单设置了专区。

  据介绍,日前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组建完成,首批联合体成员66个,包括与科学家有关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陈列馆、故居、纪念馆等。成员单位将联合开展藏品征集及文物定级等工作,举办科学家精神展览及讲演,合作开发文创产品。

  “未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将依托馆藏资源,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元的活动,凝练新时代科技界团结奋进的价值符号和精神标识,面向国际讲好中国科技人物故事和科技发展故事,在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建设和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中发挥独特作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副馆长孟令耘说。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31日 08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院士教你选专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年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积约8700万亩,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
2024-06-20 10:39
记者6月19日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研发设计、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近日完工交付。
2024-06-20 10:38
“这些金属电极就是‘探测器’,布设电极后,就可以给堤坝做‘CT’。”将电缆接到不远处的黄色设备上,不一会儿工夫,反映堤坝内部结构的电阻率曲线就在屏幕中显现出来。
2024-06-20 10:37
广州黄埔区,已聚集有低空产业链企业51家,这些企业正通过科研与产品创新推动更多“低空经济+”场景落地,让市民切身体会到低空经济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2024-06-20 10:36
当前,全国各地进一步学习领会大食物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在深入树立、践行大食物观中,科学传播应发挥重要作用,精准阐释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2024-06-20 10:34
为了解类星体在再电离时代所扮演的确切角色,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和分析遥远的类星体。
2024-06-19 10:05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罗根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多核钛氢化物介导的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06-19 10:03
世上是否存在“无摩擦”的冰?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王恩哥院士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给出了肯定答案。
2024-06-19 05:20
18日,国家卫健委就健全机制持续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司长傅卫表示,目前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市县,并向社区和乡村基层延伸覆盖。
2024-06-19 05:20
“我们已基本掌握时速600公里常导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建造关键技术。专项形成了常导高速磁浮建造关键技术方面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指导性设计原则,向工程化应用迈进一大步。
2024-06-18 10:02
鉴于恒星坍缩的极端物理特性,中子星的旋转速度快得惊人——自旋一周只需几秒钟甚至几分之一秒。团队成员表示,这颗天体高度疑似中子星,却在非常“悠闲”地发射无线电脉冲,如此缓慢的速度严重不符射电中子星的一般行为。
2024-06-18 10:00
5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小鹏汇天广州研发中心,“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现场。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业内通常认为是3000米以下)为依托,以飞行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
2024-06-18 09:58
沙漠边缘的胡杨、沙拐枣将根系深深扎进沙子里,它们吸收非常有限的水分就能生长。如今,经过选种的沙拐枣、柽柳、梭梭等优良固沙植物,正在沙漠中顽强生长,为治理荒漠化作出持续贡献。
2024-06-18 09:57
赵善芹驾驶智能收割机进行麦收作业。赵善芹是阳谷县的“新农人”,2013年,他成立专业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850亩土地种植小麦。”去年,北彭新村村民王先锋自己播种的玉米出现倒伏,今年赵善芹驾驶智能播种机,从灭茬到播种一气呵成,精细控制种植密度。
2024-06-18 09:55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