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水润三秦 兴业惠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28 10:16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陕西,眼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画卷。

  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便有“八水绕长安”之美誉。千百年来,人们依水建城,伴水而生,创造了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历史文化。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陕西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挑战。

  “善治秦者先治水”。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导下,陕西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与水和谐共生、依水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的陕西实践谱写了新时代华章。

  人水和谐打造绿色空间

  夏日傍晚,在陕西西安渭河滩区的西安湖旁,不少居民正在绿道上悠闲散步。沿着干净的步道漫步到湖边,只见水域辽阔、芦苇摇曳,不远处还有水鸟飞翔,好一幅恬静悠闲的生态美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多年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弃砂石坑草滩。

  “草滩有‘三宝’,蚊子、苍蝇、草。”渭河生态管理中心干部王宜军用曾经流行在当地居民口中的顺口溜,高度概括了渭河滩区治理前的模样。2008年,西安渭河治理的号角正式吹响,砂石坑被湖水充盈,西安湖由此形成。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湖中的碧水完全是从附近草滩污水处理厂流出的“再生水”,实现了再生水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双赢。西安市水务局副局长魏鹏介绍,“再生水”也称中水,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的非饮用水。“2012年以来,西安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39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9%以上,实现了量和质的双跨越。”魏鹏说。

  在陕西,“再生水”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冲洒道路、公园湖池补水、工业冷却等方面,不仅为城市“解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为构建优美的生态景观、推动形成人水和谐共生的绿色空间提供了保障。

  节水灌溉促进增产增收

  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陕西延安洛川县苹果研究院科创中心灌溉示范点,苹果树整齐排列,一个个套在袋子里的苹果挂满枝头。树下,水一滴滴从铺设的管道中沁出,滴入土壤,为苹果的生长持续补充养分。洛川苹果个大、色艳、皮薄、味美,颇受市场欢迎。节水灌溉为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前旱季的时候,果树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苹果长得慢,产量也不高。政府免费安装了滴灌设备后,苹果的产量由每亩的4000斤至4500斤增长到5000斤至5500斤。”果农张成阳告诉记者。

  洛川县水务局副局长郝明星介绍,以前这里都是“靠天灌溉”,现在苹果种植采取滴灌工艺,每亩灌溉用水由30立方米减少到15立方米左右,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升。同时还节约了人力成本,一个人15小时就可完成百亩园区的灌溉施肥。

  不仅是苹果,节水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果农的生产生活。陕西宝鸡眉县石头河水库灌区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内,栽种了猕猴桃、草莓等多种果品,均采用先进滴灌、倒挂式喷灌微喷头节水技术。

  “猕猴桃是喜水作物,在猕猴桃的种植过程中,喷灌比明渠灌每亩节水45立方米,浇一亩地要比明渠灌便宜近20块钱。”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灌溉科科长李宗强告诉记者。

  如今的陕西,节约用水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数据显示,2023年陕西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9.21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2.3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91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9.2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33,用水效率指标位列全国第一。

  水土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四季风从坡上刮过……”这首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黄土高坡》,唱出了黄土高原曾有的苍凉。黄土高原曾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陕西榆林绥德县有着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典型的地形地貌,历史上这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也是黄河重要的产沙地。

  “如果能在这里把泥沙防住,对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大有帮助。”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优化布局工程项目办副主任李智广介绍。抱着这个信念,榆林水利部门创造“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第一道防线,在梁峁坡地上,以修水平梯田为主,结合草田轮作,适当发展果园,改变地形,改良土壤,制止水土流失;第二道防线,在沟谷坡地上,以营造灌木林为主,发展用材林和人工牧草,增加植被,稳定沟坡,防止冲刷;第三道防线,在沟谷中,修筑以防洪、拦泥、生产相结合的大、中、小型淤地坝。用句俗话来说就是“头顶戴帽子,腰间系带子,脚底穿靴子”。“三道防线”综合治理,大大减少了向黄河输送的泥沙量。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榆林全市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1701.5万亩,占全部沙化土地的93%,沙区植被平均覆盖度达60%。今天的黄土高原重新披上了一身新绿。

  陕西,在厚植水土保持生态底色的同时,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记者 訾谦 闫槿 孙晶晶 李洁)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视频致贺

  • 焊花璀璨,铸就制造强国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