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国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富含水分子的矿物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国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富含水分子的矿物

来源:光明网2024-07-24 10:20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小龙、副研究员金士锋、博士研究生郝木难等,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郭中楠、天津大学工程师殷博昊、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马云麒、郑州大学工程师邓丽君等,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月球上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揭示了水分子和铵在月球上的真实存在形式。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

我国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富含水分子的矿物

ULM-1在月球形成的效果图

  月球无水:长久以来的科学假设

  月球上是否存在水,一直是月球科学研究的热点。自1969年至1972年间阿波罗任务采集的月球样品中,科学家们并未发现任何含水矿物的踪迹。这一发现使得“月球不含水”成为了月球科学的基本假设,这一假设在月球科学界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对月球火山演化、月地起源等问题的理解产生了深远影响。科学家们基于这一假设,构建了月球演化的一系列理论模型。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这一假设开始受到挑战。1994年,克莱门汀探测器的观测结果提示,月球两极的永久阴影区可能存在水冰。同年,月球观测和传感卫星以2.5公里/秒的速度撞击了月球永久阴影区,而对撞击尘埃的遥感测量显示了水的信号。这一发现打破了月球无水的传统观念,引发了科学界对月球水存在形式的新一轮探讨。近年来,遥感数据表明月球光照区有水分子存在的迹象。针对当年采集的阿波罗月球样品,科学家运用高灵敏度的表征技术,在部分玻璃和矿物中发现了百万分之一量级的“水”(H+ 、OH- 或H2O),但没有水分子存在的确凿证据。

  月球水的突破性发现:ULM-1矿物

  近年来,我国嫦娥5号任务采集的月壤样品为月球水的研究带来了新突破。这些样品属于最年轻的玄武岩,是迄今为止纬度最高的月球样品。科学家们对这些样品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运用了高灵敏度的表征技术,以期发现月球上水的存在。

  在经过反复的实验和分析后,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一发现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在返回的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揭示了水分子和铵在月球上的真实存在形式。

  通过单晶衍射和化学分析,科学家们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月球水和铵的存在形式。它们以一种特殊的水合矿物形式出现,其化学式为NH4MgCl3·6H2O。这种矿物分子式中含有多达六个结晶水,水分子在样品中的质量比高达41%,这是月球上水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上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源于水分子和铵的特征振动峰,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发现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这一发现的准确性,科学家们进行了严格的化学和氯同位素分析。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数据表明,该矿物的Cl同位素组成和地球矿物显著不同,与月球上的矿物相符。这一结果进一步排除了地球污染或火箭尾气作为这种水合物的来源的可能性,证实了这种水合物确实来源于月球本身。

  月球水合盐:未来资源开发的新希望

  ULM-1矿物的发现不仅揭示了月球上水分子可能存在的一种新形式——水合盐,还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与易挥发的水冰不同,这种水合物在月球高纬度地区(如嫦娥5号采样点)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这意味着,即使在广阔的月球阳光照射区,也可能存在这种稳定的水合盐,为月球上的水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前景。

  此外,ULM-1的晶体结构和组成与地球上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稀有火山口矿物相似,这为月球上的水和氨的来源提供了新线索。科学家们推测,月球上的水和氨可能来源于热玄武岩与富含水和氨的火山气体的相互作用,这一推测为月球的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热力学分析显示,当时月球火山气体中水的含量下限与目前地球中最为干燥的伦盖火山相当。这一结果揭示了复杂的月球火山脱气历史,对探讨月球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地质演化历程,以及月球上火山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