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索人类更美好的生活——机器人发展再加速!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探索人类更美好的生活——机器人发展再加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8-29 04:55

  光明日报记者 李春剑

  它们分布在工业流水线上,让生产制造高效有序;它们遍布于多种生活场景中,让智慧生活变得触手可及。当人类赋予机器人智慧,机器人将回馈人类无尽可能。近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举行,大会聚焦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效,169家企业600余件创新产品参展,其中首发新品60余款,另有27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展示了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成果。

  在这里,各类机器人同台竞技——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现实,科技产品被注入更多应用场景,可以预见,机器人将为人类创造更多美好。

探索人类更美好的生活——机器人发展再加速!

四足机器人 李春剑摄/光明图片

  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相生相伴

  机器人“天工1.2 MAX”很抓眼球——它身高173厘米,体重60公斤,通体银灰色,四肢强健。这款由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双手稳稳抱起大会会徽走上舞台,并精准放置在启动台上。

  人形机器人正是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大会期间,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十大趋势展望》报告。从人形机器人专属部组件与材料、人工智能赋能人形机器人设计、人形机器人运动智能、人形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数据集、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受人体结构和神经机制启发的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人形机器人大工厂、人形机器人的道德伦理与安全性十个方向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有专家表示,作为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未来人形机器人蕴含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记者观察到,此次参展的人形机器人数量也比以往更多,类型更丰富。

  在一个机器人展台,仿生人形机器人“苏轼”身着古装长袍,正在高声吟诵诗句,参观者可以通过话筒与它交流,正在说话的“苏轼”双手还能配合地做出动作,和人类十分相像。

探索人类更美好的生活——机器人发展再加速!

双足机器人 李春剑摄/光明图片

  除了以语言和人形机器人互动,不远处,一些参观者正通过面部表情操控着另一款机器人。“这款交互机器人名为hobbs,具有仿生的面部。”NOETIX董事长姜哲源走到机器人前方,为记者做起了示范。此时,hobbs机器人迅速捕捉到了姜哲源的面部表情,并开始模仿,甚至连眉头细微的颤动也惟妙惟肖。“除了能听得懂使用者说的话,我们还希望它可以模仿人类的表情,让使用者有更好的交流体验。为此,我们着重增强了这款机器人的面部自由度。”

  可以预见,“苏轼”、hobbs,将来可以走进科技馆、博物馆等文旅场所,作为讲解员、引导员与公众见面。

  机器人还可以在商超内智能分拣商品。眼前,腰部可折叠、底盘为轮式的人形机器人Galbot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它正在零食、药品等货架前上货、取货。

  尽管是一款人形机器人,但它没有腿?“Galbot的底部轮盘就是它的‘腿’。我们通过调研与试验发现,机器人在弯腰捡东西或抓取东西时,传统的腿部设计会遇到很多挑战。”工作人员讲解说,“轮式设计可以更快应用于多种场景,让机器人实现360度自转,全方位移动,更高效地满足商超、工业、家庭等场景的需求。”同时,折叠腰部的设计还可以帮助机器人伸缩自如,既能弯腰捡拾起地面上的东西,也能向上伸展至2.4米的高度。

探索人类更美好的生活——机器人发展再加速!

人形机器人 李春剑摄/光明图片

  Galbot瞄准的是无人场景。例如,某家店铺原本需要较多人力完成取货、补货、盘点、收纳等任务,如果这些技能赋予机器人,只需要少量的它们相互配合,就能完成大量重复性劳动,店铺的正常运转需较少人工即可。

  据专家介绍,在人形机器人研发过程中,能力训练是最难的一步。当前,Galbot对任意放置的透明反光物体抓取成功率已达95%,但这还不是能力的极限,仍需不断迭代。“在人形机器人的能力训练中,真实场景的数据相对稀少。我们希望让机器人尽快应用到真实场景中采集数据。我们要做的,是让Galbot抓取成功率无限接近100%。”工作人员说。

  特种机器人——特种作业的“尖兵”

  “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这是人类对机器人的赞誉。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机器人与新兴技术融合程度不断深入,配置效率显著提升,应用边界不断拓展,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

  其实,机器人不仅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更有特种行业机器人成为人类好帮手。当危险情况发生时,应急等特种机器人就能够进入火场、事故地,帮助救援人员完成救援任务。

探索人类更美好的生活——机器人发展再加速!

医疗机器人 李春剑摄/光明图片

  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的展台前方,应急消防机器人、巡逻四足机器人等排列整齐,十分惹眼。名为“机器人”,应急消防机器人更像是缩小的“消防车”“警车”。“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消防员自身携带的物资不足,应急消防机器人可以辅助携带物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巡检巡逻产品负责人明洋洋说,“有时候,消防员需要爬很多层楼,体力消耗比较大。有了这种机器人,消防员的负重会减轻很多。”

  巡逻四足机器人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警力不足的地区提供支援。“警察完成巡逻任务交接班,或者警情较多、人员来不及赶到现场,就可以派遣这种机器人先行到达现场。”明洋洋说。

  和应急消防机器人不同的是,巡逻机器人并不用来运送物资,而是搭载连接网络的探测设备、扩音喇叭以及应用在危急时刻的催泪瓦斯与网枪等,用以保证现场人员安全。

  调研发现,不同场景对于应急机器人的需求不同。例如在地震救援场景下,可能需要机器人搭载生命探测设备,当救援人员行动不便时,机器人可辅助前往特殊区域探测生命体征。

  除此之外,大会现场还展出了用于井下作业的轨道巡检机器人、双足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等。其中,轨道巡检机器人可以深入变电所、绞车房等井下重点区域,几乎能够代替巡检工,并搭载红外热像仪、摄像头和传感器,采集图像、探测气体。

  凭借强大的腿部运动能力,双足机器人可以在复杂地形中运动,实现“进深山”的需求。手术机器人的操作极为精细,令人惊讶。例如,能够辅助完成截骨手术的机器人,可以将术前检测结果转化为3D模型,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操作位置实施手术,帮助医生节省操作时间。

  当前,我国特种机器人在空海探索、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我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2/3。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约15%。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近3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机器人大赛——让孩子看见未来

  此次大会期间,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锦标赛也同期开展,包含共融机器人挑战赛、脑控机器人大赛、太空机器人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4项赛事。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参赛队伍同台竞技,上演着趣味性与观赏性并存的“机器人对决”。

  在“MakeX Challenge乘胜追机”的比赛现场,刚结束一轮比赛,来自江苏镇江的高一学生许书铭和队友席地而坐,对上一轮表现进行复盘。

  “我们尽力了,但在配合上还不够默契,很多细节也需要再打磨。”虽然输了比赛,但许书铭和队友并没有气馁,“看到其他优秀的作品、流畅的操作手法,也学到了很多。下次比赛,肯定能做出更好的机器人。”

  “MakeX Challenge乘胜追机”是此次大赛的重要竞技项目。4支队伍两两结为一组,同时操控自己的机器人,在场内拾取饼状“子弹”击打既定目标。现场“战况”激烈、人声鼎沸,场外观众也被牢牢抓住眼球,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呼。

  比赛还增加了与陌生队伍“结对”作战的规则,更增添了不确定性。作为多次参赛的老将,来自深圳的初中生陈晋轩和唐子烨还是有些紧张。“我们对‘盟友’水平并不了解,比赛过程中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比如机器人之间的碰撞,或是‘子弹’击中机器人。”对于赛场情况,陈晋轩有些担心。

  “通过学习,孩子们要自己动手搭建机器人,并完成调试测试、编写程序、操作练习等一系列环节。作为教练,虽然我不能在比赛时上场给予技术指导,但赛后要及时总结,帮助他们调整心情和状态。”多次带队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的何教练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参赛队伍的水平越来越强,“这是我们极其重视的赛项。历年来,各地教练、参赛队都非常期待在这场高水平比赛中和强队高手过招”。

  在裁判长王跃看来,大会引入青少年活动,搭建了一个“让孩子们看见未来的平台”——“他们看到了各地强队的水平,看到了各大科创企业的高精尖产品,看到了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或许可以在心中种下一粒小小的种子,让自己成为未来的参与者、建造者。”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9日 1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