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国科普日|张丰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
首页> 科技频道> 学会动态 > 正文

全国科普日|张丰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

来源:学会服务3652024-09-23 11:03

弘扬科学家精神

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

  202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9月15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盛大开幕。

  作为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全国学会在开展科学教育、前沿科普,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为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平台。

  在全国科普日期间,让我们走进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见证他们共同携手,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共筑科技强国之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成立于1985年

涵盖了水利水电、煤炭石油、

地质矿山、交通运输、市政建设、

地灾防控、环境保护、国防工程等诸多行业,

是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

重要学术组织

全国科普日|张丰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

 

他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副主席

他把我国的创新技术推广到国外

把我国更多的年轻学者推荐到国际上

他就是张丰收

全国科普日|张丰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副主席、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主要从事深地工程岩石力学、裂隙岩体水力压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能源存储、极端环境岩土力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旅美归国加入学会

  2016年,张丰收结束了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加入母校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担任岩石力学学科的特聘教授。在此之前,他已经在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且在海外的工作中积累了实践经验。

  张丰收回到中国时,国家正着手发起一系列宏大的科学计划,包括对“三深”(深海、深地、深空)的探索,以及为实现碳中和寻求能源转型。作为杰出的海外引进人才,他可以发挥所学,去研究与地质学密切相关的清洁能源,也可以思考页岩气开发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最佳方案。与此同时,针对中国在基建方面的需求,他也需要着手研究如何预防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也就是深部岩石在受到工程扰动条件下的性质变化,直面大自然带给基建工程的挑战。

全国科普日|张丰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

自然灾害给基建工程带来了众多挑战

  张丰收在赴美深造之前,已经与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该学会的青年工作委员会正是在同济大学成立,可以说同济大学与这家学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供职于同济大学的孙钧院士和朱合华院士,都曾分别担任过学会的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因此,张丰收在同济大学攻读本科和硕士期间,就积极参与学会活动,回国加入母校,继续这段深厚的缘分,为学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置奖项鼓励新人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致力于激励青年学者的学术发展热情,不仅在学术会议方面提供支持,还通过学术奖项来促进他们持续的学术探索。"钱七虎奖"是该学会特别为45岁以下青年学者设立的荣誉奖项,以学会的前理事长、荣获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命名。这一奖项是该学会的最高荣誉,不仅是对科学家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年轻一代学术潜力的高度认可和鼓励。

  作为军人中的杰出工程专家,钱七虎在获得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捐赠了大于奖金数额两倍的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坚信军人应保持简朴的生活态度,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淡泊名利的精神,通过每一届“钱七虎奖”的颁出,传承给一批批青年学者,鼓励着他们不断深化学术探索。不仅如此,每一届“钱七虎奖”得主中最优秀的两名获奖者,还有机会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提名。张丰收教授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2020年荣获首届“钱七虎奖”,进而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推荐在2022年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展现了青年学者的学术风采和科研潜力。

  张丰收在美国攻读博士和工作期间,曾被选入美国岩石力学学会的“未来领袖计划”,并在后来获得了这家学会颁发的“职业早期奖”和“岩石力学研究奖”。在他看来,建立机制以培养年轻学者,并为他们提供展示学术成就的平台,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相关学会的共同理念。

  在培养青年学者方面,中美双方完全可以取长补短。中国拥有比美国更多的基建工程实践,学者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面对的情况也会更复杂,因此可以为学术交流提供更多的素材;美国则因为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优势,在学术交流方面的国际化程度更高。所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应当发挥青年学者在语言和国际化视野方面的优势,顺应学术界渴望扩大交流的意愿,通过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和组织学者参与国际会议等方式,提高学会活动的国际化水平,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岩石力学和基建工程领域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如今,中国涉及岩石力学的工程已经占据全世界的70%以上,但以中国人命名的工法和技术还不太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希望

通过国际交流

将中国人创造的技术推向全世界

并且让更多的青年学者和资深学者

取得国际奖项

真正推进中国岩石力学研究走向世界

  *本文节选自《学会缘 科技情——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第二卷),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编著,《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制作。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波建交75周年音乐会顺利举行

  • 港澳青少年走进广州军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与氢能技术呈现显著融合趋势,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有助于推动其在氢能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出。该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氢能技术当前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也为推动氢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4-09-23 10:36
从汽车钎焊铝箔的“门外汉”,到“摸着石头过河”开发出相关产品……郭飞跃在创新路上,不服输、敢打拼,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近日,郭飞跃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潜心研发汽车钎焊铝箔产品的艰辛历程。
2024-09-23 10:34
不仅是在兰考,在“齐鲁粮仓”,稻菽飘香、鱼跃莲池、瓜果盈枝都离不开科技加持的精细气象服务。
2024-09-23 09:42
天线飞转、屏幕闪烁、无形空间、电波交织……陈杨受邀参加红蓝对抗演练,充当“磨刀石”。
2024-09-23 09:37
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24-09-23 09:35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2024-09-20 10:07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