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国科普日|张丰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
首页> 科技频道> 学会动态 > 正文

全国科普日|张丰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

来源:学会服务3652024-09-23 11:03

弘扬科学家精神

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

  202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9月15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盛大开幕。

  作为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全国学会在开展科学教育、前沿科普,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为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平台。

  在全国科普日期间,让我们走进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见证他们共同携手,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共筑科技强国之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成立于1985年

涵盖了水利水电、煤炭石油、

地质矿山、交通运输、市政建设、

地灾防控、环境保护、国防工程等诸多行业,

是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

重要学术组织

全国科普日|张丰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

 

他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副主席

他把我国的创新技术推广到国外

把我国更多的年轻学者推荐到国际上

他就是张丰收

全国科普日|张丰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副主席、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主要从事深地工程岩石力学、裂隙岩体水力压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能源存储、极端环境岩土力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旅美归国加入学会

  2016年,张丰收结束了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加入母校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担任岩石力学学科的特聘教授。在此之前,他已经在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且在海外的工作中积累了实践经验。

  张丰收回到中国时,国家正着手发起一系列宏大的科学计划,包括对“三深”(深海、深地、深空)的探索,以及为实现碳中和寻求能源转型。作为杰出的海外引进人才,他可以发挥所学,去研究与地质学密切相关的清洁能源,也可以思考页岩气开发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最佳方案。与此同时,针对中国在基建方面的需求,他也需要着手研究如何预防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也就是深部岩石在受到工程扰动条件下的性质变化,直面大自然带给基建工程的挑战。

全国科普日|张丰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

自然灾害给基建工程带来了众多挑战

  张丰收在赴美深造之前,已经与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该学会的青年工作委员会正是在同济大学成立,可以说同济大学与这家学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供职于同济大学的孙钧院士和朱合华院士,都曾分别担任过学会的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因此,张丰收在同济大学攻读本科和硕士期间,就积极参与学会活动,回国加入母校,继续这段深厚的缘分,为学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置奖项鼓励新人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致力于激励青年学者的学术发展热情,不仅在学术会议方面提供支持,还通过学术奖项来促进他们持续的学术探索。"钱七虎奖"是该学会特别为45岁以下青年学者设立的荣誉奖项,以学会的前理事长、荣获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命名。这一奖项是该学会的最高荣誉,不仅是对科学家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年轻一代学术潜力的高度认可和鼓励。

  作为军人中的杰出工程专家,钱七虎在获得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捐赠了大于奖金数额两倍的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坚信军人应保持简朴的生活态度,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淡泊名利的精神,通过每一届“钱七虎奖”的颁出,传承给一批批青年学者,鼓励着他们不断深化学术探索。不仅如此,每一届“钱七虎奖”得主中最优秀的两名获奖者,还有机会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提名。张丰收教授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2020年荣获首届“钱七虎奖”,进而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推荐在2022年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展现了青年学者的学术风采和科研潜力。

  张丰收在美国攻读博士和工作期间,曾被选入美国岩石力学学会的“未来领袖计划”,并在后来获得了这家学会颁发的“职业早期奖”和“岩石力学研究奖”。在他看来,建立机制以培养年轻学者,并为他们提供展示学术成就的平台,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相关学会的共同理念。

  在培养青年学者方面,中美双方完全可以取长补短。中国拥有比美国更多的基建工程实践,学者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面对的情况也会更复杂,因此可以为学术交流提供更多的素材;美国则因为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优势,在学术交流方面的国际化程度更高。所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应当发挥青年学者在语言和国际化视野方面的优势,顺应学术界渴望扩大交流的意愿,通过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和组织学者参与国际会议等方式,提高学会活动的国际化水平,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岩石力学和基建工程领域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如今,中国涉及岩石力学的工程已经占据全世界的70%以上,但以中国人命名的工法和技术还不太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希望

通过国际交流

将中国人创造的技术推向全世界

并且让更多的青年学者和资深学者

取得国际奖项

真正推进中国岩石力学研究走向世界

  *本文节选自《学会缘 科技情——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第二卷),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编著,《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制作。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