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气溶胶激光雷达:为大气做“CT”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气溶胶激光雷达:为大气做“CT”

来源:科技日报2024-12-19 09:22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那么,什么是气溶胶激光雷达?它有什么用?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主要用于探测气溶胶污染物

  气溶胶是指由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微粒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微粒的直径在0.002微米至100微米之间。由于这类微粒比气态分子大而比粗尘颗粒小,因而它不像气态分子那样遵循气体分子运动规律,也不会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沉降,具有胶体的性质,故被称为气溶胶。

  北京市气象局探测中心研究员李林介绍,通过检测大气中气溶胶浓度,可以评估空气质量。

  气溶胶激光雷达,作为一种先进的地基垂直遥感气象观测设备,可以观测大气气溶胶分布与状态。“它主要基于米散射原理,通过发射激光脉冲与大气中的气溶胶相互作用,产生后向散射光。工作人员通过检测后向散射光的强度,可获取大气气溶胶分布等信息。”李林说,气溶胶激光雷达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能让观测者看清空气中那些微小颗粒的一举一动。

  与常见的天气雷达相比,气溶胶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气溶胶污染物的探测,工作波长更短。“大多数气溶胶激光雷达的波长为532纳米。”李林介绍,该波长处于可见光谱区域中绿色光的范围,因而气溶胶激光雷达在夜间工作时会发出一道绿光。

  波长为532纳米的气溶胶激光雷达之所以成为主流,首先是因为波长532纳米的光散射截面大。光的散射截面大,大气对其吸收相对较少,就可提升探测灵敏度。除此之外,532纳米波长的激光雷达技术相对成熟,相关光学元件、探测器等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有助于降低后期运维成本。

  给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气溶胶激光雷达主要具有三大优点。“一是探测距离远,能够实现远距离精确探测;二是时间分辨率高,可以捕捉到大气中气溶胶的快速变化;三是不受白天黑夜限制,可昼夜连续工作。”李林说,这些优势使得气溶胶激光雷达成为当前气象观测的主力设备之一。

  在进行气象观测时,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射的激光可以对大气环境进行逐层“CT”扫描,其雷达系统收集到扫描信号后,便会进行自动分析,将其转换为空气质量数据。随后,空气质量数据会被传至后台,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或电脑即可接收,再据此分析空气污染源。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会根据气溶胶激光雷达的扫描结果,利用无人机对重点污染源实施空中精准定位和快速核查,并利用大气环境监测走航车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地面精准定位和快速核查。

  李林介绍,气溶胶激光雷达可为天气过程观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大气污染成因研究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提升当地气象预报能力、预警时效和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气溶胶激光雷达能为公众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例如,通过分析气溶胶激光雷达获取的信息,工作人员可以掌握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向公众发布预警。“这有助于公众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免受不利天气的影响。”李林说。(宗诗涵)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贺一诚

  • 习近平抵达澳门受到热烈欢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024-12-18 09:26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4-12-17 05:25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2024-12-17 05:25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2024-12-17 09:54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2024-12-17 09:35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2024-12-17 09:33
12月12日,《科学》发布编辑团队评选的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包括长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针剂等10项成果。
2024-12-16 10: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通过硫同位素分析,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同时还对欧洲文物、古建筑和雕像表层黑色硫酸盐壳的形成作出了新解释。
2024-12-16 09:54
11月15日晚11时13分,随着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我国首次将果蝇送上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
2024-12-16 09:52
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12-16 09:51
受动物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启发,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团队基于尖峰神经网络开发出一种新型导航系统,有助构建出更智能的机器人。
2024-12-16 09:50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实现陕西电网大型调节电源的新突破。
2024-12-13 04:20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2-13 04:20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通过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12-13 10:21
《自然-医学》12月12日发表年度预测文章,介绍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
2024-12-13 10:16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
2024-12-13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