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紫金资管:“投行化转型”妙解发展难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紫金资管:“投行化转型”妙解发展难题

来源:光明网2024-12-26 21:07

  针对当前经济工作出现金融难点,积极模式创新,从标准化进阶到投行化、从风险缓释进阶到价值重构,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妙解发展难题,南京紫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走出一条独特的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路。

  投入盘活,化解债务风险

  紫金资管奋力扛起国企的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功能,以重整投资人身份投入3.3亿元盘活南京某企业位于软件大道核心区域的资产。通过重新规划,定位为数字经济新载体—紫金数字研创中心。后续紫金资管还将投入8亿元,放大载体集聚效应,引入各类数字经济企业约100家,带动就业人群5000余人。该项目已列入南京市市属重大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加紧推进中。未来,还将围绕南京市战新产业,探索更多资本市场并购机会。

  功能招商,布局崭新产业链

  紫金资管发挥载体招商功能,布局崭新产业链,以“紫金伴行”计划为抓手,聚焦“产业强市”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位于江宁开发区近20万m2的紫金研创中心为平台,开展“信、汽、智”产业链招商,累计引进相关企业超100家,其中年内引入相关企业21家,6家为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聚度超70%,被江宁开发区授予“亿元税收楼宇”和“绿色低碳特色园区”称号。

  紫金资管积极推进“紫金伴行计划”,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伴行专员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制定一企一案,全年共指导11家园区企业,在金服平台进行注册登记享受金融服务,其中助力江苏讯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南创投4000万股权投资,保障其在市场竞争中稳健发展。

  智改数转,打造智慧园区

  紫金资管还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潮流,以“智改数转”为特征,打造数字化转型平台。“我的研创”智慧园区一、二、三期的建设,实现了园区资产运营、安全生产以及智慧服务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效竞赛(管理创新类竞赛)中,“数字化赋能业财融合-基于园区智慧运营的管理创新研究”项目获评南京市一等奖、江苏省优胜奖、全国优胜奖。(蔡天颖)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家的行囊装满爱与牵挂

  • 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90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日本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
2025-02-05 09:23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05 09:22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日冕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结构,其突然爆发可能引发日冕物质抛射,导致地球磁暴和卫星通信故障。该团队据此建立的灾变临界条件模型,可将暗条爆发预警时间提前至现有水平的2至3倍。
2025-02-05 09:48
中国海油近日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2025-02-05 09:48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教授、许金时教授和数学科学学院马杰教授等,联合国内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成功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
2025-02-05 09:46
我国针对数据标注产业发布系统性指导文件,是我国为护航人工智能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作出的重要布局。
2025-02-05 09:24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