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机器人会考试,不会看病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AI机器人会考试,不会看病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5-01-07 09:57

  一项新研究发现,虽然先进的人工智能(AI)模型在专业医学考试中得分很高,但在通过与患者交谈从而诊断疾病方面仍然不及格。1月2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

  美国哈佛大学的Pranav Rajpurkar说:“虽然大型语言模型在测试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动态对话中,它们的准确性明显下降,尤其是难以进行开放式诊断推理。”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基于模拟医患对话评估“临床AI”模型的推理能力。这些“患者”基于2000个医疗案例。这些案例主要来自美国医学委员会的专业考试。

  同样来自哈佛大学的Shreya Johri说:“模拟医患互动可以评估病史采集技能,这是临床实践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她表示,新的评估基准被称为CRAFT-MD,“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即患者可能不知道哪些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回答特定问题时才会披露重要信息”。

  CRAFT-MD基准本身依赖于AI。美国OpenAI公司的GPT-4模型在与被测试的“临床AI”的对话中扮演了“患者AI”的角色。GPT-4还通过将“临床AI”的诊断结果与每个病例的正确答案进行比较来评分。人类医学专家对这些评估进行了复核。他们还审查了对话,以检查“患者AI”的准确性,并查看“临床AI”是否成功收集了相关的医疗信息。

  多项实验表明,4种领先的大型语言模型——OpenAI的GPT-3.5和GPT-4、美国Meta公司的Llama-2-7b和法国Mistral AI公司的Mistral-v2-7b,在基于对话的基准测试中的表现远不如根据书面摘要进行诊断时的表现。

  例如,当提供结构化的病例摘要并允许从多项答案中作出选择时,GPT-4的诊断准确率高达82%,而没有多项选择时,其诊断准确率则降至49%以下。然而,当它不得不通过与模拟的患者对话进行诊断时,准确率降至26%。

  在这项研究中,通常GPT-4是表现最好的模型,GPT-3.5次之,Mistral-v2-7b排在第三位,Llama-2-7b得分最低。

  AI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未能收集完整的病史,比如GPT-4仅在71%的模拟患者对话中做到了这一点。即使AI模型收集了患者的相关病史,它们也并不总是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的Eric Topol表示,模拟患者对话代表了一种比医学考试“更有用”的评估AI临床推理能力的方法。

  Rajpurkar说,即使一个AI模型最终通过了这一基准,能够根据模拟的患者对话持续作出准确诊断,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就优于人类医生。他指出,现实世界中的医疗实践比模拟的“更混乱”,涉及管理多名患者、与医疗团队协调、进行身体检查,以及了解当地医疗情况中“复杂的社会和系统因素”。“AI是支持临床工作的强大工具,但不一定能取代经验丰富的医生的整体判断。”Rajpurkar说。 (文乐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4-03328-5

  《中国科学报》 (2025-01-07 第2版 国际)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 水清岸绿 黑脸琵鹭“组团”觅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