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直击CES2025|海信冰箱AI科技 打造未来智慧厨房新风尚
首页> 科技频道> 家电 > 正文

直击CES2025|海信冰箱AI科技 打造未来智慧厨房新风尚

来源:光明网2025-01-08 13:33

  美国东部时间1月7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在拉斯维加斯开幕。海信以“AI Your Life”为主题参展,展示了AI在显示技术、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等多个场景的创新应用成果。其中,海信智能大屏冰箱作为智能厨房的控制中枢,惊艳亮相。它通过AI技术连接整个场景化的智能厨房,实现了从单一产品智能到全厨房智能的跨越,为未来智慧生活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直击CES2025|海信冰箱AI科技 打造未来智慧厨房新风尚

  AI链接场景化智能厨房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顶级盛会,CES不仅是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展示舞台,更是未来科技趋势的风向标。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CES 2025吸引了各大科技企业纷纷亮出“杀手锏”,其中AI智能化成为比拼的重头戏。

  海信作为行业内少数在显示技术和智能家电领域进行全方位、深度布局的企业,在此次展会上展现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其中,海信大屏智能冰箱780凭借超大的显示屏和丰富的AI功能,成为展会上的焦点之一。

  海信冰箱780不仅外观设计惊艳,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智能科技。通过AI技术,这款冰箱能够连接整个场景化智能厨房,实现从单一产品智能到全厨房智能的跨越。

直击CES2025|海信冰箱AI科技 打造未来智慧厨房新风尚

  活动现场,不少嘉宾好奇地进行操作体验。只需轻轻一点,海信大屏智能冰箱就能根据用户的饮食习惯和健康需求,推荐个性化菜谱,并自动管理食材的采购和存储。同时,通过与智能烤箱、智能洗碗机等厨房电器的联动,实现智能烹饪和餐具洗涤的自动化。这种全方位的智能服务,不仅大幅提升了烹饪效率,更让厨房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有趣。

  事实上,海信不仅在此次展会上推出了大屏智能冰箱780,其真空系列冰箱在3.0时代就已配备了AI智控储鲜系统。该功能提供冰鲜、果蔬、母婴三档自由选择,根据食材种类智能匹配最佳真空度、温度、湿度及氧气含量,为食材打造专属保鲜空间。用户只需选择相应模式,即可享受量身定制的智能化储鲜服务。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产品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更让用户感受到了海信冰箱的贴心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搭配了AI智控储鲜系统的海信璀璨607真空头等舱全嵌冰箱,获得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颁发的AI节能认证证书,这也让海信成为首家拥有AI节能认证的冰箱厂家。

  以真空引领保鲜技术

  除了AI智能科技,海信冰箱在真空保鲜技术上更是引领行业发展。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海信真空冰箱特设的真空舱内,食材的叶绿素、维生素C等关键营养成分保留率远超传统保鲜方法,果蔬失水率大幅降低,整体保鲜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提升幅度高达10至15倍。

  从真空1.0的原创真空冰温科技,到真空4.0的原创真空磁场保鲜,海信冰箱不断迭代升级,将真空保鲜技术推向新高度。以海信璀璨565真空头等舱全嵌冰箱为例,作为真空保鲜技术的代表作,它搭载了真空分子级锁鲜科技,使食材处于低压低氧的真空环境中,并搭配影响食材细胞分子运动的磁场技术,有效防止食材氧化、降低代谢速度、抑制细菌滋生,真正将保鲜深入到分子层面,实现7天封藏一级鲜。

直击CES2025|海信冰箱AI科技 打造未来智慧厨房新风尚

  从开创行业保鲜潮流的真空头等舱冰箱,到满足个性需求的“可灵活多变”真空魔方冰箱、功能升级的真空魔方Pro冰箱,再到原创真空磁场保鲜的真空头等舱全嵌冰箱,海信始终聚焦“真空保鲜”科技,从用户品质生活、厨房集成平嵌等维度出发,不断推出引领生活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好产品,让每个家庭都能找到最适合的厨房真空保鲜方案。

直击CES2025|海信冰箱AI科技 打造未来智慧厨房新风尚

  据奥维2024年第20周数据显示,海信璀璨509真空魔方Pro全嵌冰箱凭借创新的真空保鲜技术和独特的魔方设计,登顶行业畅销榜TOP1。

  同时,全球性体育营销赛事的持续助力,让海信冰箱在中国及全球市场获得了主流用户的认可和信赖,市场占比持续攀升。2023年,海信系冰箱在欧洲及南非等市场的销售量占有率位居第一;进入2024年,海信冰箱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依然稳居中国品牌前列,充分展示了其在全球市场“软硬兼施”的综合竞争力。

  可以说,CES 2025见证了海信等中国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永文)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百年大集热闹迎新春

  • 芳容初露 雪雕高手“冰城”秀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