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个“非遗春节”临近,年味儿小城受欢迎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首个“非遗春节”临近,年味儿小城受欢迎

来源:光明网2025-01-09 10:45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2025年蛇年新春,将是首个非遗春节。马蜂窝大数据显示,近一周,“春节旅行目的地”热度环比上涨171%,非遗体验、民俗活动等传统年节项目关注度与日俱增,年味儿十足的潮汕以及福建地区成为游客感受春节氛围的热门之选,“潮汕春节”近一周热度大涨320%。“请2休11”等拼假攻略也为今年的春节假期增添了更多选择,避开人潮的错峰游、先返乡再出行的分段游、国内外长途深度游等方式,纷纷被旅行者纳入考虑范围。

  “年味儿”小城受欢迎

  首个非遗春节让近年来本就颇受关注的灯会、庙会、社火等年俗活动热度更上层楼,能够体验这些年俗的小城也随之崭露头角。“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凭借非遗簪花围,以及去年春节时隔20年重启的“踩街”民俗登上热度涨幅最快的年味儿小城榜首,热度大涨216%,湛江、汕头、阆中、漳州、腾冲、黄山、自贡、婺源、张家口紧随其后。

  除了因福建游神、潮汕英歌舞、黄山歙县汪满田村嬉鱼灯、张家口蔚县打树花等知名年俗活动上榜的小城外,四川南充的阆中古城在今年凭借“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头衔一举冲进前五,热度上涨162%。为了庆祝首个“非遗年”,阆中古城将展开为期39天的春节文化系列活动,用非遗展览、民俗表演、特色美食向全球游客发出“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的邀请。

  合家出游首选自驾

  春节的团圆属性带动家庭亲子客群成为旅游市场主力,占比达到47.7%。安全、舒适,还能够携宠物出游的自驾成为家庭客群最青睐的春节出行方式,各地“春节自驾”平均热度涨幅超过100%。

  马蜂窝大数据预测,春节期间南方自驾线路热度整体高于北方,美食与年味儿兼备的福建东南沿海自驾和潮汕自驾平分秋色,相关热度涨幅均超过150%,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云南自驾和海南环岛自驾同样是近期关注度较高的春节自驾路线。

  拼假攻略丰富出行选择

  除夕被纳入法定假日带来的八天长假,加之“请2休11”等拼假攻略造就的超长假期极大丰富了今年春节的出游选择。提前或延后出发避开人潮,享受高性价比的错峰游,或先返乡团圆再和家人一同出行,或将假期分为几段打卡数个小城收获多重体验,年轻人的春节计划在今年变得愈发五花八门。

  加长版的假期也为境外长线目的地带来一大波热度,除了国人热衷的新马泰和日韩等热门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格鲁吉亚、埃及四个国外长线目的地进入前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但希望走得更远,还想要玩得更深,在新西兰南岛饱览亿万年冰川、乘船观看峡湾,住进乌鲁鲁沙漠风帆酒店,探索澳大利亚心脏,在格鲁吉亚的古多里滑雪,享受大高加索山脉的粉雪天堂,换个方式打开境外目的地,用新玩法迎接新年,也成为不少年轻玩家追求的仪式感。(柯岩)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90亿

  • 悉尼歌剧院点亮“中国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日本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
2025-02-05 09:23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05 09:22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日冕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结构,其突然爆发可能引发日冕物质抛射,导致地球磁暴和卫星通信故障。该团队据此建立的灾变临界条件模型,可将暗条爆发预警时间提前至现有水平的2至3倍。
2025-02-05 09:48
中国海油近日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2025-02-05 09:48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教授、许金时教授和数学科学学院马杰教授等,联合国内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成功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
2025-02-05 09:46
我国针对数据标注产业发布系统性指导文件,是我国为护航人工智能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作出的重要布局。
2025-02-05 09:24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