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节能减排生力军:无电制冷应用场景“开花”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节能减排生力军:无电制冷应用场景“开花”

来源:光明网2025-01-17 17:05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我国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自2022年成立以来,创冷科技专注于无电制冷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致力于用绿色科技为全球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其中,被动辐射制冷技术作为核心,因其无需电力驱动且显著降低能耗的优势,已经从实验室走进更多应用场景的细分市场,成为低碳未来的重要推动力。近日,记者采访了创冷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管理学系特约教授——朱毅豪,探讨无电制冷如何将前沿科技化为现实应用,为节能减排注入全新动力。

  从自然获取灵感,到Science发文

  创冷科技的起源可追溯到朱毅豪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时。当时,他与导师曹之胤教授所在的研究团队,长期专注于建筑节能领域。“在香港这样炎热潮湿的气候下,建筑能耗中空调占比极大,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新技术。”朱毅豪说。

  “因为我自己小时候是住在很炎热的顶楼,夏天的时候我放学回到家会很闷热,连开空调都没有办法把室内的温度降下来。”借助新技术让建筑节能,是朱毅豪投身制冷科技的最初愿望。

  2015年,研究团队了解到撒哈拉沙漠银蚁能够在极端炎热沙漠中生存,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毛发结构。“银蚁表面的毛发既能反射太阳光隔热,又能将体内热量转化为 8-13 微米的中红外波段散发出去,从而产生制冷效果。这一发现让我眼前一亮,我们团队意识到,如果能模拟这种机制并应用于建筑材料中,或许就能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制冷技术。”朱毅豪回忆说。

  回到实验室,团队立即着手模拟和分析银蚁的制冷原理,最终研发出了无电制冷涂层,涂在建筑物表面时,可以使室内温度降低6至8摄氏度,预计至少可以节省40%的冷气耗电量。

  “这一成果不仅获得学术界广泛认可,更为后续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朱毅豪介绍,2017 年,研究成果首次在学术期刊发表,引起业界关注。此后,团队不断技术迭代和优化,2023 年 11 月,团队在科研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款新型陶瓷形式的被动辐射制冷材料”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节能减排生力军:无电制冷应用场景“开花”

  突破之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蜕变

  “要让技术真正服务社会,必须从实验室走向市场”。2021年,香港城市大学推出“HK Tech 300”创新创业计划,为朱毅豪和导师曹之胤的团队提供了将技术转化落地的契机。随后,他们创立了创冷科技i2Cool,并获得了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支持。

  不过,将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并非易事。“过去我们在实验室过于追求数值,但一旦将涂层用于室外,一个月之后就会变脆、变黄,根本不能长久使用。”朱毅豪回忆说,研发初期,使用贵金属材料能很快达到光学、热力学的相关性质,但样品成本极高,手掌大小的样品就需十多万港币,大规模应用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此,他和团队改变思路,从研究单个颗粒的散射能力转为研究不同颗粒间光学散射的影响,逐渐找到替代方案,将原材料换成常见的高分子聚合物及纳米颗粒。“就像一瓶可乐,别人化验只能得到基本元素,材料具体的成分、排列组合与物理结构很难复制,这就是我们的技术竞争力。”

  源自高校的创业团队,拥有更多的交叉学科背景专业人才。朱毅豪介绍,针对传统隔热涂层难以突破的瓶颈,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光学理论模型,最终实现了高达95%的太阳光反射率和95%的中红外辐射率,且大幅降低成本,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创造了可能。

  2022年9月,创冷科技推出首个商业化的产品——无电制冷涂层,主要通过涂料的形式应用于建筑,通过高效的太阳反射和中红外热辐射实现低于环境温度的制冷效果,可以有效帮助建筑降温,降低空调制冷的能耗。

  如今,创冷科技已完成四轮融资,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通信、粮食储存、光伏、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其无电制冷涂层产品已经在全球超200个项目中落地应用,覆盖面积近30万平方米,节省能源近530万千瓦时,减碳达数百万公斤,相当于为地球种植近30万棵树。

  多元拓展:从建筑到更多可能

  披上了无电制冷涂层的建筑,就像披上了一层清凉外衣,能显著降低建筑表面温度,减少空调能耗。其产品已在全球多个标志性建筑落地,包括全球购物娱乐圣地迪拜购物中心(Dubai Mall)、亚洲最受欢迎文娱场馆之一香港红馆及香港商业建筑时代广场等地标建筑。其中,香港红磡体育馆(红馆)屋顶于2024年12月成功应用该技术完成了9,700平方米的屋顶涂层,提升观众观赛体验,降低运营成本。预计这个项目未来每年可节省 30 万度电,相当于减少约 150 吨碳排放量。

节能减排生力军:无电制冷应用场景“开花”

  此外,研发团队还会根据不同地域气候差异,对无电制冷涂层产品做出调整。朱毅豪介绍,“比如中东地区早晚温差较大,热胀冷缩问题会比较显著,因此开发了一款有弹性的涂料;东南亚雨水较多,就需要涂料的防水性能强。应用场景不同,涂层版本也会不同,比如石油化工储罐表面涂层需要具备防油防腐蚀的性能;针对海上运输冷链物流客户,则开发了一款抗盐雾的版本。”

  建筑之外,这一技术在其他领域也大显身手。“我们的产品还可以应用到电力通信、化工、物流交通、新能源和物资储存等领域。”朱毅豪解释说,“比如,在电力行业,我们的材料可以涂覆在变压器下方的地面上或电箱和电柜的外壳上,有效解决设备的降温问题。运用在城市公交车上后,司机和乘客反馈车内不再那么闷热,乘坐体验大大改善。”

  创冷科技,植根于香港并立足于大湾区,充分利用大湾区的科创生态环境和工业链优势,在香港和深圳组建了研发及运营团队,同时在广州设立了生产工厂,从而构建了一个涵盖材料研发至产品生产的高效供应链体系。凭借这一体系,实现了从最初的无电制冷涂层和无电制冷膜等核心产品,到如今涵盖制冷陶瓷、控温纺织品、车漆以及卷材等多元化的产品线。

  “我们始终相信,好的技术产品不缺乏场景,只是缺乏发现更多应用场景的眼睛。”朱毅豪说,“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研发更多创新的产品和技术,为全球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