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悦广表示,当前科研领域的相关评价过度依赖量化指标,存在以“五唯”为主导的“单一化”现象,导致科研导向偏离创新本质。唯有通过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方能激发创新活力,有力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有效应用,真正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魏悦广指出,科技的发展需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协同发展,二者不可偏废。“我在科技领域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如果仅聚焦转化,实则只关注了其中一个维度。基础研究同样关键,它解决的是对实际问题更高、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论把控,能够为科技持续赋能。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技术进步才能有更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长远发展。”
科研评价体系如同科技创新发展的“指挥棒”,其重要性体现在它直接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科技活动导向。魏悦广认为,“一个好的评价体系,会使得任何一个按照自己特点、特长发展并作出贡献的人,都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出品:光明网、《中国科技产业》杂志
记者:周烨、代小佩、武玥彤
编导:李欣哲
剪辑:武艺强、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