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保护“有生命的文物”,为古树名木“撑腰”!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保护“有生命的文物”,为古树名木“撑腰”!

来源:光明网2025-03-15 09:49

  编者按:古树名木被誉为“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价值。然而在城市更新发展的浪潮中,因“开发”需要造成古树名木违法采伐、移植、损害的行为时有发生。今年1月25日,国务院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3月15日起施行,自此古树名木保护披上了“法规护甲”。

  古树名木,是跨越百年甚至千年的生命坐标,承载着自然演替密码与人类文明记忆。据统计,我国现存古树名木约508.19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它们既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枢纽,也是村落宗族的图腾象征。然而,这些静默的守护者正面临多重生存危机。

  百年国槐因施工受损,野生古茶树因过度采摘一度濒临死亡,香樟古树因文旅开发被违规移栽……在城市化浪潮与生态保护的交锋中,古树名木的存续困境折射出更深层的文明抉择难题。

保护“有生命的文物”,为古树名木“撑腰”!

  河南兰考泡桐见证着一棵“焦桐”一座丰碑的故事(张中利 摄)

  生态价值与经济利益存在“拉锯”

  古树通常指树龄超过百年的树木,它们是我国悠久历史的鲜活见证。然而,在城市发展中本应该被视作珍宝的古树却常因占用土地资源被视为“障碍”。

  住宅、商业区或道路建设中,存在古树因阻碍施工布局而被移栽或砍伐的情况。一些城市的建设施工规划需穿越古树群,为减少成本选择移栽百年古树,但因根系受损导致存活率低。

  此外,古树名木的保护还存在短期利益与长期生态价值的矛盾。古树养护费用高昂(如病虫害防治、复壮工程),而开发商更倾向将资金投入短期收益项目。

保护“有生命的文物”,为古树名木“撑腰”!

 广东省白云区钟落潭镇居民在古榕树下纳凉(石建华 摄)

  古树名木是普惠的公共财产,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此也吸引了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据为己有”。同时,部分地区古树名木保护还存在保护技术瓶颈、权责模糊等难题交织,形成保护困局。

  如何守护好古树名木这些“绿色记忆”,留住最美乡愁?

  古树名木保护有了法规“撑腰”

  2025年1月25日,国务院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为古树名木保护“撑腰”。

  《条例》作为我国专门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行政法规,从国家制度层面出发,对古树名木的资源调查公布、日常养护管理、合理利用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就像一把坚实的保护伞,为古树名木保护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让古树名木依法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所有古树保护是否都是一个尺度?

  据了解,此次《条例》中明确了政府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的职责,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还优化了古树名木普查与认定程序,并且会根据不同情况分级分类实施保护。古树名木的普查和认定工作是整个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

保护“有生命的文物”,为古树名木“撑腰”!

  湖南双牌桐子坳古银杏群(曹建军 摄)

  《条例》依据树龄标准实行分级保护,考虑到城市古树保护的实际情况,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决定对城市内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对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此外,还规定了不同保护等级古树名木的认定程序以及死亡古树名木的处置原则。

  《条例》明确规定,除特殊紧急情形外,禁止采伐古树名木。建设项目选址、建设,应当避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确需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铺设管线的,应当在施工前报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并按照要求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尽可能减轻对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的损害。

  总的来说,《条例》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将开启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崭新篇章。

  古树名木并非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如何在保护中激活古树的价值?各地创新实践正重塑古树与城市的共生关系。

  近年来,为保护好这些“有生命的文物”,国家林草局选取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南省双牌县、四川省剑阁县、陕西省黄陵县4个县(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工作。

  开展试点工作的4个县(区)各具特色。柯桥区探索2万多株古香榧树的科学保护和智慧管理,寻求经济林古树保护与百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双牌县以培育桐子坳村古银杏群旅游模式为重点,探索试点“古树名木+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剑阁县自古有“交树交印”“官民相禁剪伐”等制度,将探索管理制度的传承创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黄陵县以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3株5000年树龄古树及桥山古柏群保护为重点,探索试点超长树龄古树科学保护及历史文化价值挖掘阐释

保护“有生命的文物”,为古树名木“撑腰”!

  陕西白水仓颉手植柏

  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树木保护实践,体现了我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古树名木的保护,本质是一场文明观的革新。

  星散在锦绣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的古树名木,是中华文明的“绿色编年史”,陕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见证了华夏大地5000年文明史,山东曲阜孔庙“先师手植桧”见证了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北京潭柘寺“帝王树”古银杏见证了王朝兴衰更迭。他们用年轮铭刻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让后人得以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在华夏大地上因为保护古树而涌现出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在北京密云“九搂十八杈”传颂着“为一棵树,挪一条路”的故事。广东新会天马村村民世代守护“小鸟天堂”,成为我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动范例。武汉市通过“古树+旅游”模式,让1771株古树成为城市名片。

  一个个生动实践跨越时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滋养与实践指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

  每圈年轮都是文明与自然的对话,每片绿荫都在诉说可持续发展的真谛。

  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场关乎文明传承的持久战。2025年我国计划启动开展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保护古树名木开启了新的篇章。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它们继续讲述历史的故事,见证未来的变迁。(光明网记者 张佳兴)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