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脱节之困”如何加速破局?——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脱节之困”如何加速破局?——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

来源:光明网2025-03-17 17:08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产学研深度融合被赋予全新使命——“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如何进一步破解科技成果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难题?3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创新大会”)期间,记者专访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

  搭建协同平台,破解“两张皮”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两张皮”一直是困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瓶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无法与企业和市场及时对接,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王建华介绍,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积极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融合,注重搭建平台,促进各方人才交流、技术共享和项目合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脱节之困”如何加速破局?——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2024年,促进会支持搭建了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发布100个产学研深度融合好案例,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自发建立产学研合作联合实验室,发布一批引领市场、规范化运行的团体标准,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

  “比如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搭建的‘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已成为我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技术交流和协同攻关的高水平平台,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持续保持国际竞争力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王建华举例。

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脱节之困”如何加速破局?——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

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受访者供图)

  设立创新奖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速度至关重要。王建华认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促进会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题,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奖,重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推荐的两千余个参评成果中,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环节,最终表彰300个转化率达100%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发布200余个产学研合作优秀成果。这些创新成果多数居于国内国际领先地位,部分成果还解决了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在全球能源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储能科技成为科技领域的制高点之一。“由天津大学主导研发的‘极端工况海洋工程结构高性能焊接与评价关键技术’,突破了深水结构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装备长期被国外垄断封锁的困境,构建了大型深水结构全套焊接与安全技术体系,形成整体解决方案。该成果应用于超深水‘蓝鲸二号’及‘深海一号’等海上油气田项目,大幅提升我国海上浮式油气处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他举例。

  “还有上海交通大学主导,联合多家企业攻关的‘大容量高密度镁基固态净化储运氢技术’,针对氢能源大规模储存与运输的技术瓶颈,发挥产学研平台优势,攻克诸多技术难题,创制世界首台大容量高密度吨级镁基固态储运氢车,实现工程应用,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王建华说道。

  重视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石。“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是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产业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才的作用愈发凸显。

  王建华介绍,促进会重视在产学研合作中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构建完整创新链条和完善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会组织遴选出100个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团队,编辑出版《创新使命担当——中国产学研百佳科技创新团队》。此外,创新大会期间表彰的100位创新人物,在产学研用融合领域贡献突出,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产学研界,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攻克关键技术瓶颈,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强化企业主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对接

  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和难点。王建华指出,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二者双向赋能,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如何强化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王建华认为,一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二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三是提升企业在创新链中的整合能力。

  “促进会作为探索和试点,支持建设了一批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这些实验室按照自愿结合、自立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运行,充分发挥产学研全资源整合优势,打通学术、技术和产业之间的壁垒,开展协同攻关,贯通全链条体系,为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王建华提到,在2024年度获得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成果奖的300项成果,成果转化率均达100%,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企业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促进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以企业创新为核心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模式,这些经验可供学习、借鉴、复制和推广。”(记者 武玥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