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智慧医疗建好法治护栏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为智慧医疗建好法治护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3-25 09:06

  近来,AI辅助诊断、脑机接口等智慧医疗方式日渐成熟,成为惠及人民健康的“神兵利器”,为健康中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年11月,上海东方医院发布了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Med—Go”,应用于ICU监护。今年2月,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研发多参数版本DeepSeek—R1大模型,构建了覆盖“临床—科研—运营管理”的全场景智算中枢,实现了AI在临床辅助决策、慢性病管理、远程诊疗、智慧护理等领域应用的良好开局。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手环、血压计等设备采集心率、睡眠、血压等数据,上传至豆包、Deep—Seek等平台,获得辅助医疗诊断建议。慢性病患者亦可通过智慧医疗平台定期向医生反馈病情数据,医生根据数据调整治疗方案。

  随着智慧医疗向纵深发展,风险也开始暴露。2024年2月,美国一家医疗保健软件公司发生大规模患者数据泄露事件,导致逾90万名患者的病历编号、健康状况、治疗处方等敏感信息泄露。这件事发出警示:只有构建系统完备的智慧医疗法治体系,才能为智慧医疗长久健康发展奠定法治根基,让智慧医疗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首先,健全智慧医疗规范体系。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大量智慧医疗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如2018年7月出台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2024年11月制定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等,为智慧医疗发展建立了基础法律框架。随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和智慧医疗应用场景的快速迭代更新,医疗数据共享、隐私保护、算法歧视等新问题亟待法律回应。患者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的广泛出现,使智慧医疗发展蒙上了阴影。亟须加快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立法,防范此类行为的发生,使医疗数据的权属明确、授权程序合规,追溯定责完备。此外,对于脑机接口等应用场景,也应当加快立法,在依法保障患者合法权利的前提下,推动智慧医疗科技创新。

  其次,为智慧医疗提供高质量执法司法保障。智慧医疗迅猛发展的同时,欺诈骗保等犯罪出现了越发隐蔽化、专业化的趋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系统漏洞实施骗保。一方面,必须建立适应智慧医疗发展的执法监管体系,依法打击危害智慧医疗健康发展的违法行为。我国部分区县已经建立了医保、公安、卫健等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查处欺诈骗保行为,相关违法分子被移送起诉。要从源头上强化执法监管能力,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风险预警模型,自动识别诊疗行为中的法律风险,发现潜在违法线索。另一方面,智慧医疗实践中难免发生一些社会纠纷,这就要求建立更加公正高效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我国已经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地建立起了互联网法院,同时正在探索的在线调解、区块链司法存证等法律服务机制创新,为解决智慧医疗中的各类纠纷提供了良好方案。

  第三,营造适应智慧医疗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智慧医疗不仅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底层技术支撑,也需要产业推广才能步入亿万百姓家。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智慧医疗产业推广的重要力量,要尽快建立适应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要确保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智慧医疗产业竞争,更好发挥市场在智慧医疗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加强智慧医疗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智慧医疗科技突破。此外,还应增强智慧医疗技术开发者的数据安全意识和伦理责任意识,通过技术赋能将法治要求嵌入智慧医疗全流程。

  智慧医疗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蕴含了人工智能内在的风险,其发展方向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法治具有稳定社会预期的功能,能够化解智慧医疗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中的负面影响。在人工智能加速突破的当今,应当加快健全智慧医疗发展的法治保障,为智慧医疗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林群丰为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朱丽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成为“致富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