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8日上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海洋科学与发展”平行论坛在京举办。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秘书长潘晓东在致辞中表示,作为认识海洋的前提与基础,海洋科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加强海洋基础研究和海洋科学装备研发,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下一步,要强化海洋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大力支持海洋基础研究,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海洋领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兰玉杰指出,海洋科学正加速迈入大科学时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布局,推动青年人才培养和多学科协同,深化国际大科学计划与联合攻关,积极引领海洋科技前沿、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军指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与国际交往的中心,北京市在海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突破、科学知识普及和全球协同合作等方面持续探索和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未来,北京市将依托顶尖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和国际化智库等优势资源继续务实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表示,北大将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势,在基础研究突破、青年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持续助力海洋科学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家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非洲和邻近岛屿国家分委会主席库阿迪奥·阿菲安,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欧洲大洋钻探研究联盟主席吉尔伯特·卡莫因,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彭晓彤和全俄世界海洋地质与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格尔曼·莱钦科夫等多位中外专家聚焦深海生态、碳汇机制、地质演化与国际合作等前沿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合作实践,呼吁深化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共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翦知湣主持青年圆桌会谈,组织来自中国、意大利、日本、泰国等的青年科学家围绕“纵论海洋未来,共创蓝色星球”进行交流研讨。青年科学家们就深海探索、气候变化、国际协同治理等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倡议构建更加开放、多元、面向未来的国际青年科研合作网络,为推动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增添青春活力。
据了解,论坛由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大学承办,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济大学协办。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全国涉海省份科技管理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等200余位代表参加论坛。(记者武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