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向上向善”才是算法世界的核心价值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向上向善”才是算法世界的核心价值

来源:光明网2025-04-02 15:50

  数据不能冰冷,算法不是“算计”。这些年来,作为新型互联网技术手段,算法已深入运用于各种移动应用端,依靠海量数据,通过个性化推送、排序精选、检索过滤、调度决策等方式向使用者提供信息。随之而来的有关信息茧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亦不容忽视。

  横贯春夏秋冬,覆盖衣食住行,算法无处不在,数据无所不能。看资讯时,APP会推荐感兴趣内容;打车时,导航会推荐最短(快)路线;点外卖时,平台会推荐附近餐馆……无论是返乡青年的农产品销售,还是老字号手艺的线上推广,今天的算法已深度嵌入网民的生产生活当中。伴随而至的,是“算法应向上向善”渐成社会共识。换言之,算法不是不能驯化的野兽,而应该成为引领主流价值取向的“斜杠青年”。

  算法是人发明的,自当是以人为本。不过,掌控在商业平台的算法机制一旦离开监管的规制,也容易成为脱缰的野马。人被困在算法里,已演化为新型社会焦虑。有一份针对1501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2.2%的受访者坦诚地表示,“大数据+算法”的精准信息推送机制,不经意间使他们陷入了“信息茧房”的困境之中。这不是幻觉,这是不争的事实。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在与AI进行交互后,所接触到的信息种类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因此,算法治理成为现实的课题。

  算法治理,依法而治。从2021年9月9日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1月份多部门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再到不久前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顶层设计对算法技术的规范正不断完善。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综合治理,督促平台企业提高算法透明度、优化算法规则,切实保障新就业群体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与之相呼应的是,互联网平台也纷纷策应,在算法治理中多有作为:此前,美团、饿了么纷纷表示建立算法公开机制,推动平台规则透明化。3月13日,货拉拉发布《货拉拉关于推动算法公开透明、向上向善机制的公告》,保障平台货主、货车司机权益,推动平台算法公开透明。加速推进滥用算法治理,虽任重道远,却箭在弦上。

  算法治理,既离不开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守正创新不跑偏。在行业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相向而行的背景下,算法治理的关键在于摆正价值导向,既要利用好算法为社会与市场服务,又要采行良法善治严防算法“任性妄为”。算法治理的核心是“守正”——算法向上向善是基本价值取向,网络平台绝不可用所谓“避风港原则”推卸责任。增强公众对算法治理认同和信任的前提,是算法治理的公开与透明,在商业需求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以此防范歧视、偏见或误导。算法向上向善,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重回人文温度与人本情怀的轨道,确保其安全可控、公平公正地运行。

  数字经济的春天呼啸而至,算法治理的利剑也当常态高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并作出了“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等具体部署。技术以人为本,人是万物的尺度,将算法置于人类的主流价值取向尺度之下,“骑手困于系统”等困局才会解开、数字经济与网络文明的步伐才会越发铿锵。(邓海建)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秋日呼伦贝尔大草原

  • 湖南炉慈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