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住宅新规开启“居住革命”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住宅新规开启“居住革命”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5-04-08 10:19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份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理念,通过强制性条文重构住宅建设标准,不仅为新房划定了品质基线,也为存量房改造和行业转型指明了方向。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跃升”,这场“居住革命”正在重塑14亿中国人的生活空间。

  从“生存容器”到“生活容器”的质变

  《规范》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住宅建设从满足基本居住需求转向追求高品质生活,其核心亮点体现了对居住痛点的精准回应与对未来需求的超前布局。

  首先,层高与空间体验的升维。《规范》将住宅层高从2.8米提升至3米,净高不低于2.6米。0.2米的增量打破了延续数十年的空间桎梏,更高的层高不仅改善了采光通风条件,更通过“垂直冗余空间”为智能家居、新风系统等现代设备提供安装可能。北京、广州等城市的许多项目已提前实践3米层高设计,这些项目预售认筹的“火爆”市场反响反映了消费者对空间品质的渴求。

  其次,电梯标配是老龄化社会的民生答卷。将电梯设置门槛从7层降至4层,这一调整直面中国中度老龄化的现实困境。据统计,新规实施后,全国约1200万套多层住宅将直接受益。更值得关注的是,电梯轿厢尺寸标准化和通信信号全覆盖设计,既满足了担架通行与紧急联络需求,也为未来智慧物流配送预留接口。

  再次,静音标准预示邻里关系的重构。据统计,位居城市居民邻里纠纷首位的因素就是噪声扰民。《规范》将楼板隔音标准从75分贝严控至65分贝,相当于将楼上跑跳声降至正常交谈水平。同时,对排水管、电梯等设备噪声提出限值要求,或将终结“深夜马桶声”等琐事引发的邻里纠纷,重构社区和谐生态。

  最后,适老化设计是温情城市的微观注解。卫生间扶手预留、无障碍出入口强制设置、户门净宽扩大至0.9米等细节,折射出政策制定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这些改动看似微小,却能让轮椅使用者独立完成如厕洗浴,使搀扶老人者无需“侧身挤门框”。

  《规范》还要求夏热冬冷地区预留供暖制冷设施位置,严寒地区强制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统,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200万吨。这种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既回应了长江流域居民冬季采暖的长期诉求,也推动建筑从能源“消耗者”转向生态“参与者”。

  破解“老破小”困局的制度钥匙

  如果说新规为未来住宅树立了标杆,那么其对存量房的影响则更具现实意义。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城镇已建成住宅中,超过41%的建筑房龄在21年以上,改造迫在眉睫。而《规范》无疑为将来老旧小区改造指明了方向。

  面对全国巨量的老旧住宅,新规实施带来的价值分化已成定局。有数据显示,符合新标准的住宅溢价空间达15%~20%,而低标准老旧住宅则面临资产重估压力。

  要破解“老破小”困局,需要政策、技术、市场协同破冰。

  利益博弈中的破局之道。尽管《规范》明确新建住宅4层起配电梯,但既有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仍面临技术评估难、居民意见协调难、资金筹措难三重障碍。北京、上海等地探索的“政府补贴+居民分摊+企业让利”模式,或可为全国提供借鉴。

  《规范》对于电梯的相关规定,为地方政府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了明确依据,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地方加快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并且一定会有各种创新的模式和政策出台。

  功能升级中从“将就”到“讲究”。《规范》提出的人均集中绿地不低于0.5平方米、雨水资源化利用等要求,倒逼老旧小区重构公共空间。成都“公园社区”实践中,拆除围墙增建绿地、利用废弃车棚改建养老驿站等创新,证明存量改造不仅是硬件的更新,更是社区治理能力的升级。

  存量房改造将突破物理空间限制,通过分户墙隔音改造、阳台栏杆加高等措施,可使老房达到新规提出的大部分性能标准。集中供暖系统改造、适老化设施加装,则能显著提升居住品质。苏州部分社区试点“菜单式改造”,居民可自选项目组合,这种柔性策略值得推广。

  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分化与重生

  当建安成本刚性上升,房地产市场将经历“冰与火”的淬炼。《规范》的强制性标准将推动行业洗牌,并催生新的增长点。有房企的财报显示,仅隔音标准提升就导致利润率降低2个百分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头部企业通过研发投入,已在改善型市场攻城略地。层高提升导致建筑成本增加5%~8%,电梯配置标准升级使每平方米造价上涨200~300元。这对中小房企构成严峻挑战,却为拥有技术储备的头部企业创造差异化优势。一些企业通过先进技术优化管线布局,在3.3米层高项目中实现成本可控,印证了“技术降本”的可能性。

  新规释放的改善型需求正在重塑市场格局。某房企推出的“3米层高+全屋智能”项目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新规发布后,“层高”“电梯配置”搜索量激增,某些声学材料企业订单量大幅增长,而电梯制造商需调整生产线以适应1.6米宽轿厢标准。这意味着这种强制性技术迭代正在重构产业链生态,房地产市场未来的竞争焦点将从地段转向产品力,智慧家居、健康住宅等概念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建筑隔音材料、无障碍设施、智能电梯等细分领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总之,《规范》不仅是技术标准的升级,更是居住文明的制度性跃迁。其通过强制性底线要求与市场化创新激励的双重机制,正在重构价值逻辑、产业逻辑和治理逻辑。

  未来,随着新规落地和城市更新推进,我国将逐步形成“新建住宅标杆化、存量住房优质化”的住房发展新格局。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和居民共同努力,平衡各方利益,创新实施路径,最终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历史性跨越。(作者周城雄,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 责编:王若昕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加拿大总理访美与特朗普“礼貌交火”

  • “四川各民族文物上的吉祥图案”特展吸引观众观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