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自主创新始终是核心驱动力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自主创新始终是核心驱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2025-04-14 09:57

  开挖直径16.66米!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盾构机,集机、电、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身,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20多年前,我们国家还没有自己的盾构机。谁能想到,今天,国产盾构机不仅突破了主轴承、液压系统等“卡脖子”技术,还在智能化制造水平领先行业,全球每10台盾构机就有7台“中国造”。

  从零起步,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国产盾构机如何实现跨越?市场需求牵引,产业链上下游和高校院所协同攻关是重要原因。自主创新,始终是核心驱动力。

  这一驱动力,也体现在电子信息领域。前不久,龙芯3C6000/D 2U双路服务器首度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亮相。该服务器采用两片基于龙芯自主指令的龙芯3C6000/D处理器,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100%,可满足通用计算、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的计算需求。从基础材料到芯片设计,再到构建自主生态,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持续突破,同样离不开市场的支持与培育。

  回顾近期的科技进展,“自主”成为关键词,应用与技术的双向奔赴到处可见。过去,高端钢轨探伤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由宝鸡中车时代自主研发的钢轨探伤车正式投用,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作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心脏”,主泵是最关键、最核心且制造难度最大的设备,哈电集团动装公司攻克了2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堆“玲龙一号”屏蔽主泵的自主化研制……

  在一些前沿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十亿级参数AI大模型微调任务,量子计算机能胜任吗?近日,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在真机上首次运行这一任务。实验结果显示,在参数量减少76%的前提下,训练效果反而提升8.4%。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量子计算助力实现大模型轻量化的可行性,更为破解大模型“算力焦虑”开辟了新路径。

  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前不久,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与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进入燃烧实验阶段,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充满前景的创新在我国方兴未艾,也得益于社会需求厚植的沃土。我国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1.8亿多户民营经营主体,以及加快构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超大规模市场。这是我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底气。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国当前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近三成,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当前,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消费深度挖潜、投资提质增效,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将为创新创造提供更大的空间。发挥好超大规模市场需求的牵引作用,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的事,我们将不惧“卡脖子”挑战。(喻思南)

[ 责编:田新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