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9日,由淮南市政府主办的2025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大会在安徽省淮南市举行。会议围绕低碳循环经济的政策、技术、市场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以淮南为引领的广泛区域经济向低碳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在2025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大会上表示,近年来,安徽省将新材料产业纳入皖北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淮南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淮南市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紧抓“双碳”机遇,推动煤电产业向低碳化、高端化升级。淮南在原有传统能源产业模式上走出一条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
为低碳发展汇聚行业智慧。淮南市作为能源城市,煤电化产业链完整度较高,每年产生2800万吨二氧化碳、1600万吨煤矸石和600万吨粉煤灰,拥有发展碳新材料的先天优势。近年来,淮南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坚持逐“绿”前行、向“新”而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抓科技赋能,推进技术产业化;抓绿电赋能,推进产业绿色化;抓政策赋能,推进产业生态化。全力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把产业培育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基础化工强链、精深化工延链、化工新材料补链,实现煤化工技术低碳、高效、多元化发展,着力培养壮大新质生产力。
同日,大会重要环节之一,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徽普碳)的国内首套二氧化碳基新材料连续化生产装置投产仪式在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举行。该煤化工园区拥有上游原料收储、中游基础化工、下游精深加工的完整全产业链体系。产业园紧靠长三角终端市场的区域优势,形成了煤制烯烃的产业优势。
走进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高耸的专业设备,实现了二氧化碳排放、捕集、利用、储存的全产业链整合,园区内已经形成了零碳循环经济产业链。安徽普碳董事长毛红兵在投产仪式中表示:“我身后这条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生产线每年可消纳18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200万棵树的减碳效果。除此之外,作为打通零碳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此项目将联合园区内多家企业共同打造CCUS示范基地,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捕集、利用、储存的全产业链整合,助力淮南零碳产业园的新突破。”
据悉,安徽普碳作为一家高科技化工新材料企业,成功攻克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与高值利用技术难关,将工业废气二氧化碳转化为高性能新材料,实现了碳减排和新材料产业的结合。这个技术,不仅能减少碳排放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还将二氧化碳引入聚合反应产生高性能材料,可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使用场景,有望大规模替代现有其他材料,从而达到双碳目标和市场效益的双重收获。
目前,安徽普碳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脂多元醇项目,是该产品及工艺首套万吨级工业化应用生产工艺装置,总投资约20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有效固定二氧化碳约18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约75亿元,年税收约3亿元,预计增加就业400人。其一期工程占地150亩,建设年产5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脂多元醇生产装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基多元醇装置。该项目也入选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