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一场主题为“全程管理 全息发力——共创肿瘤患者管理新生态”的活动在京举办,“预防”和“科普”成为现场专家讨论的关键词。
预防的重要性,很好理解。肿瘤防治,重在预防。肿瘤是可防、可筛、可治的,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科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5中国抗癌协会整合科普大会的主题就是“肿瘤防治,科普先行”——这是非常明确的信号,如果科普做得不到位,那么“防治”就无从谈起,科普是全民防癌抗癌的“良药”,更是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的关键一环。
在肿瘤防治和肿瘤科普方面,媒体应该发挥哪些作用?我想,一是要坚持科学原则,去伪存真,不能为了传播效果牺牲科学性和准确性,及时澄清公众认知误区、破除网络谣言;二是要推动医学与人文深度融合,传递肿瘤“可防可治”的积极信心,避免科普成为制造恐慌的工具、“谈癌色变”的帮凶;三是要树立肿瘤防治大科普理念,倡导多学科协同、中西医互补,动员更多懂医疗、会传播的人加入其中,一起发出肿瘤防治科普的“好声音”。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艰巨目标在前,媒体重任在肩。我们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肿瘤防治这场“持久战”。
(战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医学科普专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