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秘书长 安静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提交了一份关于超智融合的提案。随后,4月9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和中科曙光共同牵头的《超智融合集群能力要求》行业标准,在北京启动编写。超智融合再次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
“超智融合”是超算与智算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演进而非简单叠加,其涉及算力、存力、调度、应用、AI等多点体系化融合。按照主流观点,超智融合技术将从“超算支撑AI”到“AI改进超算”,最终到“超算与AI内生融合”的三步发展。
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秘书长 安静
行业呼唤超智融合
当前,随着AI大模型发展, 超算与智算中心算力结构单一,基础工具链不完善,通用性不强,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突出。
部分智算中心只考虑低精度训练算力,未结合行业场景考虑混合精度融合算力需求。从空间上看,我国也存在区域间的算力分布不均衡。多重因素组合下,造成低端算力过剩与高端算力不足同时出现。而且,国产高性能可扩展并行训推编程框架和优化工具链的缺失,则导致国产大规模智算集群计算效率普遍偏低,可扩展性不高。
再看应用端,也存在技术与场景不匹配的问题。有些大模型只注重训练效果、参数规模,而忽视模型落地到产业应用时的效率和不同场景应用效果,难以为实体产业发展服务。
超算互联网率先探索
面对当前的算力需求与发展现状,超智融合是破局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新材料设计、天气预报、大规模分子模拟等AI for Science场景,超智融合技术已展现出前沿创新力。
如在材料科学中,通过超算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利用智算优化材料的性能参数,加速新材料研发。在宇宙探索领域,我国某地天文台推进的宇宙学研究项目在国际同行中备受瞩目,正是依托包含超算、智算的多元算力资源,实现上百次大规模宇宙学模拟。
在超智融合技术推进与落地中,上线一年的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做了充分探索。依托一体化服务与调度平台,超算互联网让全国20多座超算与智算与需求方紧密协同,更高效快速地解决大型复杂计算难题。
截至2025年2月,平台已上架50多规格的国产超智融合算力、240+国内外开源大模型、7000+算力服务商品。相信在国家超算互联网的带动效应与推动下,超智融合技术将更快落地,让算力加速成为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