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3月我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1.1%,首次突破半数市场份额。作为电动汽车技术核心,电池性能直接决定续航、充电效率及安全性。针对行业痛点,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发布创新技术,以双核电池开启“多核时代”,重点突破低温环境衰减、充电效率瓶颈及关键材料进口依赖问题,为电动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当市场渗透率跨越半数临界点,行业竞争的本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同智能手机市场在2013年突破半数渗透率后开启的生态化竞争,新能源车产业已从替代性竞争转向系统性创新。
4月21日,宁德时代以一场主题为“边界觉醒”的科技日活动,向全球展示了动力电池技术革新的里程碑式突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开场白中表示:当新能源车突破半数临界点,市场需要的已不仅是替代品,而是真正能满足全场景需求的终极解决方案。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如同血液泵动生命,它驱动着电能与动力的循环,是续航、性能与安全的核心命脉,技术突破将决定电动化进程的活力与上限。在北纬40度线以北地区,冬季续航缩水、充电速度骤降仍是制约新能源车普及的痛点;在西南山区,越野爱好者对持续动力输出的渴求尚未被满足;在长途物流干线,重卡司机的低温启动焦虑亟待破解。
面对这些挑战,宁德时代以三大创新产品给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及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六边形战士产品矩阵。
双核电池助力能量系统更智慧
“骁遥双核电池的发布,标志着动力电池正式进入‘多核时代’。”据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CTO高焕介绍,这项历时多年研发的颠覆性技术,打破了传统电池单化学体系的局限。其核心在于双能量区的创新架构,犹如为电池装上了“智慧双引擎”。
活动现场发布了三种跨化学体系的双核解决方案,“钠-铁双核电池”“铁-铁双核电池”“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
高焕表示,骁遥双核电池打破了传统电池的单一化学体系限制。其创新性在于将航天工程的分舱防护理念与DNA双螺旋结构原理相融合,构建起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热管理双核、热失控防护双核五大安全保障体系,助力高压供电不中断、低压稳定运行。
随着智驾时代的到来,电池已经从基础的能量载体升级为智能驾驶的核心。
骁遥双核电池拥有两个强大的“独立能量区”,如同精密协作的航空级双引擎,确保动力输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不仅为当前智驾系统提供了可靠保障,更为L3、L4级的自动驾驶预留了拓展空间。
据悉,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具备电电增程,用跨体系、跨电量、跨电压的自由组合,可满足用户全场景用车需求。
其首创“电电增程”理念,能够结合车辆的行驶状态和用户驾驶习惯,智能调控主能量区和增程能量区的分配策略。此外,依托于宁德时代在钠离子、磷酸铁锂、M3P、三元锂、凝聚态、硅碳体系、自生成负极技术等多种技术路线上的布局与沉淀,可以实现根据不同需求,针对性地开发和组合,为用户带来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
钠新电池拓展资源版图的战略支点
如果说双核电池是全能战士,钠新电池则是专攻特定痛点的特种兵。
据介绍,宁德时代钠新电池,涵盖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重卡蓄电池。其研发、量产,不仅有效降低了对锂资源的依赖,构建了更安全、更低碳的新型电池产业生态;还解决了北方地区的低温痛点,推动电车在北方及其他高纬度地区的普及。
“钠新动力电池能够在-40℃的环境下电芯能量保持率仍达90%,冰天雪地也不掉电”高焕介绍,其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75 Wh/kg,具备超50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在混动车上的纯电续航超200km;拥有超10000次的循环寿命;支持峰值5C的超充,且在电钻穿透、锯断电芯、多轴向挤压,等极端滥用测试下依然不起火、不爆炸。
此外,钠新电池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钠电池的量产将重构全球能源安全格局。钠元素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全球分布广、开采易、成本低,不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是天然具备战略安全属性的能源。相比之下,锂资源仅占地壳储量的0.0065%,且超过七成集中于南美“锂三角”等少数区域,极易受制于国际供应链博弈影响。钠新电池,将为构建本地化、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打开路径,为能源安全提供了全新选项。
据悉,钠电不仅在资源开采、使用阶段具备天然环保属性,更可通过极片直熔再生、无毒材料使用等方式实现更高效率的回收路径,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超充电池重新定义能量补给范式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的亮相,则将补能效率推向新高度。
在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宁德时代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该款电池兼具800km超长续航和峰值12C的磷酸铁锂电池,12C峰值充电功率突破1.3兆瓦,实现1秒2.5公里的超级补能速度。
“在-10℃充电5%-80% SOC 仅需15分钟,比当前行业最高充电水平提升了100%,打破低温补能慢的技术瓶颈。”高焕表示,技术突破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能力的双重革新。
据介绍,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负极采用全新超晶石墨,通过亚微米级传导颗粒设计突破锂离子嵌入速度的物理极限;电解液领域首创智能电解液专线,运用纳米级液相高速传输技术构建高效SEI膜,同步实现锂离子传输加速与石墨微裂纹自修复,保障超充性能与循环寿命的平衡。
针对超充产热难题,研发团队开发均衡电子流技术,将电子传输面积扩大一倍并应用正极碳包覆纳米超导技术,加快电子的传输速度,大幅降低电芯内阻,让电池产热更小、能耗更低。
在能量密度方面,通过415-425Wh/L高密度电芯材料与CTP 3.0技术拓扑结构优化,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提升至75%,配合二代超高集成高压盒的采样配电系统集成方案,最终达成800km续航里程的行业巅峰。该电池在低SOC亏电状态下仍保持830kW功率输出,等效1100匹马力,即便-10℃低温亏电环境仍可维持充沛动力,解决北方用户冬季续航焦虑。
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宁德时代构建的立体化创新生态。位于宁德总部21C创新实验室中陈列着超过43000项专利证书,见证着这家企业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51%的渗透率不是终点,而是新能源车真正成为主流交通工具的起点。当消费者不再因为政策优惠选择电动车时,技术突破才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张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