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打造航天产业融合消费新场景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教资讯 > 正文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打造航天产业融合消费新场景

来源:光明网2025-04-25 18:07

  2025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5周年纪念日及第10个中国航天日。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提升海淀区科技文化品牌影响力,当天上午,海淀区航天日主题活动暨中关村地区科技文化季系列活动在“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馆内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中关村街道办事处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淀区人才工作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航空学会、航天科技集团、航天五院、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北京市科委、北京航空航天学会支持。“两弹一星”元勋后代出席此次活动。

  新生代以歌言志传承航天精神

  活动在海淀区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学生合唱团演唱的歌曲《如愿》中拉开帷幕。孩子们以歌言志,向在航天领域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们表示敬意。活动现场,海淀区人大副主任齐明军、航天五院李杰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航天主题的系列活动,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航天历史,感受科技魅力,在心中种下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种子,让航天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随后,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局长齐震,与中国航天交流中心文创事业部书记潘国辉共同为2025年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纪念封进行现场揭幕。

  突出贡献单位集体授牌“展馆高级顾问”获聘书

  “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推动了海淀航天文化的传播,也吸引了更多的科技和文化资源。活动现场,区文联领导、北京航空学会领导、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分别为在协同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艺术之家、学校、企业进行了集体授牌。海淀区文促中心为在“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建设中,一直默默奉献的朱明远、彭继超、钱思进、钱振宇、梁旋、张红雨等“两弹一星”元勋后代,颁发了“展馆高级顾问”聘书。海新域向529厂代表首次颁发“航天工匠·致敬卡”,持该卡的航天人可享永久免预约入场“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专业讲解、免费展馆饮品三项专属权益。卡片虽小,但它承载的是对航天人精神的敬意,更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打造航天产业融合消费新场景

  在海淀区航天日主题活动期间(4月23日至26日),市民朋友可以来到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内,参观“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又可以感受到航天主题文化氛围,沉浸式体验太空宇宙飞船基地、宇宙主题护照集章等有趣的活动。市民朋友可根据市集地图参与集章主题活动,根据兑换规则换取相应的纪念品。

  除了科技感满满的航天体验之外,还可以看到区文联和中关村街道联合主办的“揽星逐光•星河新篇”—纪念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5周年艺术特展,展览紧扣“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的航天日主题,通过摄影、书法、绘画及AI数字技术等多元艺术形式,回溯中国航天从“星火启航”到“星河璀璨”的壮阔征程。同时中关村街道还策划组织了青少年“梦想启航·智绘未来”AIGC创意绘画展演,两场展览恰似时空交响,传统书画摄影特展承载着航天人的热血记忆,青少年AIGC创意展跃动着新世代的灵感火花。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航天精神,与“特别能创新、特别敢想象”的少年气质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更是文明传承的生动注脚。园区还会邀请海淀区曲艺家协会以及潮流乐队现场演出,提升市民朋友的体验感,激发园区消费注入新活力,展现海淀在带动航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域的创新力。(王一帆)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决赛举办

  •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