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块布,能做出多少新花样?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一块布,能做出多少新花样?

来源:人民日报2025-04-30 09:00

  由浙江科考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抓绒面料制成的服装。陈利群摄

  超纤仿麂皮包覆的汽车座椅。李小强摄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洪璐楠摄

  核心阅读

  浙江绍兴柯桥区,历史悠久的纺织之乡,这里有纺织全产业链,有全国约四成的印染产能,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全球近1/4的纺织面料在此交易,各类新材料、新产品层出不穷。

  “一块布,能做出多少新花样?”带着疑问,记者走进柯桥区多家纺织企业,看传统产业如何焕发新样貌。

  开发花样繁多、功能丰富的面料

  从三件衣服看面料创新

  柔性阻燃碳基纤维面料、竹浆纤维混纺功能性西装面料、堪比真丝的醋酸面料……在浙江绍兴柯桥区,服装面料花样繁多、功能丰富,诞生了许多身怀“绝技”的爆款产品,从3件衣服便可感知面料创新。

  一看抓绒衣。

  “为保护科技创新成果,我们这里不让拍照。”这番话,不是出自某尖端实验室,也并非什么特殊机构,而是柯桥区一家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纺织厂。

  这家企业便是浙江科考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拉毛机、梳毛机等设备高速运转,产出一卷卷抓绒面料。公司总经理周红丽说:“4月起,采购商开始集中订货,订单已排到8月份,至少忙到9月底。”

  “抓绒挺常见,也很普通,为啥这么走俏?”

  “我们努力把‘大路货’做出高科技。”周红丽说,“冬天穿抓绒衣,最怕被静电‘打手’,这款面料创造性地将石墨烯导电丝与中空纱巧妙结合,不但能防静电,而且更保暖。”

  近些年,该企业专攻绒布市场“空白点”,推出聚乳酸环保绒布、生物基绒布等一系列新面料。“好东西不愁销路。”周红丽坦言,公司虽然产量不高,“但别人论公斤卖,我们能按平方米卖。”

  二看冲锋衣。

  玻璃柱中间夹块布,往布上倒水,不见一滴渗下,从布下吹气,上面却咕咕冒泡,这是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里摆放的一台装置。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公司创新中心副主任谢萍萍介绍,高品质防水透湿面料制备技术曾被国外垄断,相关助剂和薄膜依赖进口,“我们十年磨一剑,攻克了防水透湿、阻燃协同整理、穿着舒适性等一系列难题,使国产面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依靠不断创新,东进公司打开了新市场。仅防水透湿阻燃多功能新面料,近3年就新增销量超3000万平方米。

  三看针织衫。

  在浙江七色彩虹科技有限公司,一件记者看来普普通通的条纹针织衫,在内行人眼里却颇有门道。

  “以往在裁缝针织衫时要加一道锁边工序,否则面料边缘容易变形、散脱。我们创新开发出自由裁针织面料,通过优化纤维配比和编织工艺,做到无需锁边、立体剪裁。”公司副总经理全力说,省掉一道工序,能将成衣制作效率提升25%,对追求“快反”能力的服装企业来说大有帮助。

  市面上,针织面料早已不计其数,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面料不仅得有“绝招”,还不能“偏科”。“就拿这款自由裁针织面料来说,它还兼具吸湿速干、抗紫外线、轻量保暖等优点。”全力一脸自豪,“在多功能面料领域,能做到单项强的企业不少,但能做到集多功能于一身的企业屈指可数。”因此,他们的新面料上市后,迅速获得运动、休闲服装品牌青睐。

  柯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纺织企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高端面料、功能性面料上持续攻关,有的还做成了独家产品,提高了竞争力和知名度,不少面料企业成为国际主流品牌的核心供应商。

  在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大显身手

  从三个产品看市场拓新

  现代纺织业早已不局限于服装,一系列高性能、高价值产业用纺织品在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大显身手。

  碳纤维“织”进低空经济。

  步入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一架“飞行汽车”十分醒目。“这款航空器的机翼、机身、螺旋桨都由碳纤维打造,重量大幅减轻。”公司总裁助理陈樑介绍,碳纤维被誉为“工业黑色黄金”,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适用于低空飞行器,公司已承接不少零部件制造业务。此外,碳纤维在建筑桥梁、海上风电、人形机器人、体育装备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企业装配车间里,一排排收丝机、热定型机等碳纤维生产装备整装待发。收丝机是原丝碳化的核心装备,此前只有少数国家具备制造能力,近几年精工科技不懈攻坚,实现了国产替代。“整条产线300多米长,各类设备零部件超36万个,我们已实现从软件到硬件的全国产化。”陈樑说,公司碳纤维装备市场占有率已达国内第一、世界前三。

  超纤合成革铺进新能源车。

  来到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仿佛走进一家车企,顶棚、立柱、座椅、头枕一应俱全。“其实我们是做纺织新材料的企业。”公司董事长钱国春拿出一团“棉花”,“这是超细纤维,由37根纤维构成,由此制成的超纤合成革被广泛用于汽车内饰,不少知名新能源车企都是我们客户。”

  这家数十年经营人造革的企业曾一度饱受同质化、价格战困扰,后来公司锚定超纤合成革方向发力,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的产品能做到3.5万次刮磨不破损,最高700小时暴晒不掉色,还能保持无味无污染、耐光照、耐老化等性能。”钱国春说,公司高端产品价格可达到普通合成革的10倍。

  高分子材料合成人造血管。

  “纺织材料还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大放异彩。”在柯桥区的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内,中心负责人拿起一根白色软管:“这是新一代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造血管,可用于透析,相比第一代产品,使用新型人造血管不用吃抗凝药,还能反复穿刺,安全性更高。”

  人造血管旁边,陈列着用蚕丝蛋白编织的医用组织补片,可用于修复腹壁组织。此外,织就神舟十七号返回舱降落伞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系留“深海一号”能源站的特种缆绳、用于公路防护栏的工业丝……各类新奇的纺织产品“上天入海”,令人惊叹。

  “产业用纺织品涉及许多新材料、新工艺,离不开‘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中心负责人说,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企业、高校、政府等力量,培育创新生态,组建了10多个校企科研团队,涵盖工业丝、尼龙熔体直纺、纺织涂层等领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点,有力支持企业发掘新市场、抓住新商机。

  从设计、制造到流通、销售各环节实现系统性革新

  从三套系统看产业焕新

  经过多年转型升级,“柯桥纺织”已成为价值超千亿元的区域品牌,而“一块布”的价值跃升背后,是当地纺织业从设计、制造到流通、销售各环节全链条的系统性革新。

  设计环节,智能定制。

  见到绍兴市博亚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雅建时,他忙着和工程师调试智能服装定制系统。顾客在西服店下单后,将全身照片远程上传,公司电脑上,“智版系统”就开始勾画线条,衣领、大身、里料、衬料……不到2分钟,贴合身材、款式各异的西服版型就制作完成。

  过去,定制服装耗时费力,裁缝出身的李雅建深知行业痛点:“传统定制高度依赖裁缝个人的经验水平,且设计、修改十分繁琐。现在我们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顾客量体到选款,再到匹配版型、启动裁剪,系统5分钟内就自动完成,而传统的量体裁衣至少要花好几天。”

  制造环节,自动运行。

  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臂根据生产计划排产备料,化料系统精准匹配水量、水温及溶解时间,制成液体染料后通过管道送入机台,用于面料染色,称料、送料、化料、清洗等流程全自动完成。这套纺织印染工业智能装备,出自浙江绍兴福元科技有限公司。

  印染是个精细活,对人工要求高,染料称重、均匀搅拌、添加助剂,哪一样都不能差之毫厘。“我们这套装备能避免人为操作偏差,帮助印染企业精简生产时间、降低材料消耗,同时良品率提升5个百分点左右。”福元科技董事长洪萍分析,“别小看这几个百分点,纺织印染产量大、产品竞争激烈,哪怕良品率低1个百分点,都会压减利润,甚至丢掉订单。”目前,该公司已与上百家大型印染企业合作,近几年装备销量年均增速超过100%。

  交易环节,线上匹配。

  点开“喜鹊订单助手”手机小程序,输入“针织面料”,立马跳出一长串供货企业,贸易商绍兴奈秋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茅永华选中了绍兴明宇印染有限公司的产品,“我下单1200米象牙白罗马布,还能在手机上跟踪订单进度,生产流程、出库数量等情况一目了然。”

  “柯桥区纺织企业众多,以往贸易商想找生产企业合作,要么一家家进厂考察,要么靠熟人推荐,搜寻成本较高。如今产业大脑搭建起对接桥梁,贸易商只要提出需求,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厂家。”绍兴市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玉成说。

  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不论想找面料、找人才还是找政策,都可以问产业大脑。

  上线3年来,产业大脑已推动面料线上交易超7400万平方米,产业链沟通效率提升50%以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正在开发新的大模型和数字人,能给企业当‘管家’,一站式匹配产销需求,还能帮企业做‘参谋’,个性化生成研判报告,这颗产业大脑将变得更加聪明。”罗玉成说。

  柯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支持更多纺织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工艺、检测、能耗等领域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力产业再造新优势,焕发新生机。记者 邱超奕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