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浙江海洋大学开展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教资讯 > 正文

浙江海洋大学开展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

来源:光明网2025-05-14 10:38

  202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浙江海洋大学联合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等单位,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海洋防灾减灾科普活动。

浙江海洋大学开展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

团队成员正在讲解海洋灾害防治相关知识

  5月12日当天,“海岛卫蓝”大学生海洋防灾减灾科普实践团走进岱山县高亭镇初级中学,以“科学领航护蓝海,智创平安筑未来”为主题,为160余名师生打造了一场集知识浸润、科技体验、实践检验于一体的防灾减灾科普盛宴,将海洋防灾减灾知识送入校园,为青少年筑牢安全防线。实践团成员为中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海洋灾害知识科普课堂,用通俗语言配合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海洋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应对方法,并积极与学生互动,耐心解答疑问。科普课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趁热打铁,组织同学们进行趣味闯关挑战,大家热情高涨,凭借所学知识踊跃作答,赢取奖品,现场气氛热烈。

浙江海洋大学开展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

海洋防灾减灾科普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参与

  海洋工程增材制造及数字孪生实验室的成员们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巧妙利用海洋塑料垃圾,现场演示了将矿泉水瓶、废弃渔网回收,并通过3D打印技术,将其转化为精美的海洋防灾减灾主题文创产品,向广大青少年传递环保与科技融合的创新理念。

浙江海洋大学开展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

海洋防灾减灾科普课堂后进行趣味闯关挑战

  随着警报声骤然响起,理论教学转向实战演练。在实践团成员和学校教师的联合组织下,全体师生开展海洋灾害应急疏散演练。模拟场景以“风暴潮红色警报”为背景,通过广播系统实时播报险情信息,各班级按照预定逃生路线快速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

浙江海洋大学开展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

组织同学们进行海洋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在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在岱山县文化广场进行了海洋防灾减灾主题海报展,并在现场发放了“海岛卫蓝”团队精心编制的科普手册300余册。

浙江海洋大学开展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

同学们对3D打印海洋防灾减灾文创作品很感兴趣

  5月12日前夕,“海岛卫蓝”大学生海洋防灾减灾科普实践团奔赴小干岛,通过“净滩行动+科普宣讲”的创新模式,号召更多人加入守护海洋、传播科学的行列中,为建设美丽海岛、筑牢海洋防灾减灾防线贡献力量。

浙江海洋大学开展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

同学们围观海洋防灾减灾主题海报

  本次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是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学院“海岛卫蓝”团队践行社会责任的又一次有力行动。通过将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团队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为海洋防灾减灾事业贡献了青春力量。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深入更多校园、社区,持续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科普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灾害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为守护海洋、守护生命安全不懈努力,为建设平安海岛、美丽中国添砖加瓦,让海洋防灾减灾意识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王铖洁、朱柏军)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