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皮肤上有“牛奶咖啡斑”?专家:警惕神经纤维瘤病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皮肤上有“牛奶咖啡斑”?专家:警惕神经纤维瘤病

来源:中新网2025-05-14 17:06

  中新网广州5月14日电 (记者 蔡敏婕)在罕见病领域,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因其较高的新生儿发病率和严重的疾病危害,日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军近日表示,NF1患者按时复诊、随诊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同时应多学科协作,协作网加速为NF1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

  这一由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累及多系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早诊早治意义重大。

  NF1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其中皮肤多发牛奶咖啡斑是重要的识别特征。这些咖啡斑通常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

  在儿科内分泌领域,医生在面对身材矮小且伴有多发牛奶咖啡斑的患儿时,会高度怀疑NF1,若追问病史发现家族中有类似症状者,临床判断的可能性就更大。除了牛奶咖啡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雀斑、虹膜错构瘤、骨骼畸形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NF1患者中约30%至50%会出现丛状神经纤维瘤(PN),许多患儿在出生时就发病。瘤体增长不受控制,年幼患儿的增长速度更快,如3-5岁患儿肿瘤体积每年增长35.1%。更为严重的是,8%-13%的患者瘤体可能恶变,恶变后五年总生存率不超过50%。瘤体的生长不仅会导致疼痛、毁容、畸形和功能障碍,还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NF1的诊断,大多数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进行明确。当症状隐匿时,基因检测也是重要手段,若基因检测呈阳性,基本可以确诊。此外,当怀疑体内有肿瘤时,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检查可帮助定位丛状神经纤维瘤。张军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基因阴性且高度怀疑,或诊断疑难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活检。

  在治疗方面,NF1的治疗方式因瘤体的位置和对患者的影响而异。张军称,对于仅存在皮肤咖啡斑且对生活影响不大的患者,可不进行治疗;若患者有治疗需求,可前往皮肤科进行激光治疗等,“对于体表瘤子,若对健康无太大危害,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治疗”。

  然而,对于深部瘤子,由于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通常首选手术切除。“但NF1手术难度极大,因其血供和神经丰富,手术过程中极易损伤神经,风险很高。”张军称,目前,针对不可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患儿,已经出现了创新靶向药,通过阻断瘤体生长通路来控制疾病进展,部分瘤子在用药后会缩小,即便瘤体没有缩小,只要不再进展,对患者来说也是较好的结果。目前该靶向药物获批用于3岁以上、18岁以下患者。

  NF1作为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综合征,长期随访与规范化管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NF1领域面临着医保药物落地难、儿童用药保障不足等挑战。

  “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多学科的参与能提升NF1规范化诊疗能力建设。”张军说,NF1的诊疗可能需要新生儿科、眼科、皮肤科、肿瘤科、小儿外科、脊柱外科等多学科联合参与,从诊断到治疗、随访,各学科共同协作,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实现对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疾病管理。(完)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