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道必答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道必答题

来源:科技日报2025-05-22 09:44

  黎明时分,漫步在热带雨林,耳畔是自然的交响乐:鸟儿婉转啼鸣,猴子欢快嬉戏,昆虫振翅低吟。举目四望,形态各异的叶片在晨光中舒展,绚丽的花朵点缀其间,不知名的生灵在光影间倏忽掠过。这令人惊叹的生命画卷,正是地球最珍贵的财富——生物多样性。

  为守护这份大自然的馈赠,2000年12月20日,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22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全球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各国和地区共同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人类唯有勠力同心,方能绘就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

  生命之网:生物多样性的永恒价值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宛如地球生命的三维度密码,从微观层面的基因图谱,到纷繁多样的物种世界,再到精妙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三个维度彼此交织,共同构筑出让生命绵延数十亿年的奇迹。

  从基因、染色体,到动物、植物,再到整个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支撑起一张支配所有物种生态互动的生命之网。森林能净化空气;湿地可过滤水源;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红树林守护着海岸线,使其免受风暴侵袭;土壤微生物分解废物,让土地更加肥沃。这些生态服务虽常隐匿无形,却无可替代。

  生物多样性资源更是人类构建文明社会的基石。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无不依赖生物多样性。据估算,全球一半以上的GDP与自然息息相关,超过10亿人依靠森林谋生,鱼类为约30亿人提供了20%的动物蛋白,超过80%的人类饮食源于植物。

  医学和科学领域也从中受益良多。许多现代药物,从抗生素到癌症治疗药物,都源自植物和动物体内发现的化合物。每一个物种的消逝,都可能意味着一种未被发现的治疗方法被埋没。

  生物多样性还是人类抵御气候变化最有力的自然防线。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如同巨大的“碳汇”,吸收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碳排放。

  断裂加速:生物多样性告急

  尽管人类已意识到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但地球生命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解。古特雷斯发出警告:人类正因短视与贪婪,透支着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本。

  触目惊心的现实正在全球上演。

  地球之肺在“咳血”:巴西坎皮纳斯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文指出,人类活动已使亚马孙雨林的退化面积增长至38%以上,更有高达17%的亚马孙森林已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蓝色屏障在消退:2024年5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生态系统红色名录》首次对全球红树林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危机,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状态。这些“海岸卫士”的碳吸收能力是热带雨林的5倍,具有重要的“蓝碳”储存功能。此外,联合国数据显示,自1970年以来,全球湿地已消失了35%,消失速度是森林的3倍,且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消失速度还在不断加快,是目前受威胁最严重的生态系统。

  濒危物种在增加:联合国环境署的研究表明,从憨态可掬的苏门答腊猩猩,到人们耳熟能详的长颈鹿、鹦鹉、橡树、仙人掌和海藻等,百万物种正排队走向灭绝。

  此外,自1990年以来,相当于6个法国面积的森林被农田吞噬;全球33%的渔业资源遭过度捕捞,某些海域鱼类数量锐减90%;入侵物种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多米诺骨牌效应已显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2024年北极报告卡》显示,由于气候变化和野火频发,北极苔原已从“碳汇”变成“碳源”。污染已在海洋中造成大约500个“死区”,且“死区”面积不断扩张……

  共筑生命长城:全球合作刻不容缓

  大自然有着惊人的韧性:当云南亚洲象群北迁时,被破坏的栖息地经过短暂休养重焕生机;长江禁渔4年后,消失多年的鳤鱼再次出现在渔民的网中。

  但古特雷斯强调,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一项全球性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对待自然的方式,并履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KMGBF)提出的目标。

  该框架提出,在2030年前遏制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推动生物多样性恢复进程。各国达成以下协议:到2030年,有效保护和管理至少30%的陆地和内陆水域、海洋和沿海区域;到2030年,至少对30%的已退化陆地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采取修复措施。而目前全球只有17.6%的陆地和8.4%的海洋得到了保护。

  古特雷斯强调,为保障和修复全球生物多样性,各国需要制定政策、法规和其他激励措施来支持可持续发展并建立强大的绿色经济。这意味着各国政府要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届缔约方大会上取得的进展基础上再接再厉,包括提供国内和国际资金,并将公共补贴和其他资金撤离出危害自然的活动项目。

  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选择题,而是人类文明的必答题。(记者刘霞)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春新民大街开街迎客

  • 巡山可可西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