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即,数千项活动陆续开展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即,数千项活动陆续开展

来源:光明网2025-05-23 13:01

  光明网讯 5月22日,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部长谭华霖在会上表示,今年活动将通过 1 个主场活动、6 大板块数千项特色活动,全面展现科技工作者的创新风采与使命担当,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

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即,数千项活动陆续开展

  主场活动聚焦科学家精神 珍贵藏品首次公开

  谭华霖介绍,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中国科协将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主场活动,结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通过“时间胶囊”核心载体串联起“回望・大海星辰”“传承・迎风破浪”“致敬・山河铭记”“未来・逐梦寰宇” 四大篇章。

  活动现场将展示钱学森、郭永怀等科学家的珍贵手稿、实验设备等藏品,部分藏品为首次向公众开放,由科学家亲属、弟子讲述藏品背后的奋斗故事。

  据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孟令耘介绍,活动还将举行捐赠入藏仪式,并通过网络直播纳入“240 小时网络主题直播”,向全国观众呈现科技工作者“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谱系。

  六大板块活动覆盖全国 多维度展现科技力量

  纪录片《国家工程师》首播。作为活动亮点之一,6 集大型纪录片《国家工程师》将于5月30日在央视科教频道首播。纪录片聚焦水电、矿业、装备制造等六大领域,讲述“复兴号”高铁总工程师王军、白鹤滩水电站设计者张春生等国家卓越工程师的故事,通过纪实拍摄与技术解析,展现中国工程师群体在重大工程中“爱党报国、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核。

  科技服务下沉基层。中国科协将组织中国农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等近 20 个全国学会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百场示范活动,涵盖农技培训、健康义诊等领域。同时发布首批6条“科学文化中国行”文旅线路,组建60 支“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助力产业创新。谭华霖表示,这些活动旨在推动科技资源向基层流动,服务“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

  科普活动普惠全民。全国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将开展“科创筑梦”联合行动,推出科普报告、公众开放日等活动。高校星火馆集中展示前沿科技成果,中国科技会堂举办学术论坛,围绕 “科普法” 开展智库研讨。此外,“全国科学家馆校众创展演活动”将在多地科技馆上演,以舞台形式演绎科学家故事,推动科学教育与艺术融合。

  240 小时全媒矩阵联动。5月21日至30日,“240H・时代的科学答卷” 网络主题活动将连续推出科学文化溯源、科研一线探访等内容,科普中国说5・30专场直播将聚焦科技工作者创新故事。专题网页汇聚全国 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0余项活动信息,实现线上线下协同传播。

  地方科协与学会特色活动亮点纷呈。山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邹广德在会上介绍,山东省将于5月28日在中国重汽集团举办主场活动,包括“两弹一星”精神宣讲、科学家精神文艺作品展演。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介绍,陕西省承办全国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组织《永怀之歌》等10部剧目集中展演,同时推出《“陕” 耀光芒》院士专题片,展现本土科技工作者风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介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庆祝中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诞生60周年”为主题,开展军卡模型交付、青年方阵受阅等活动,并在多地中小学开展“汽车科普知识大课堂”。

  凝聚科技强国共识 激励创新使命担当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向 2035 年建成科技强国迈进的关键节点。”谭华霖指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节日,更是凝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共识的重要平台。通过多层次活动,旨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以“严谨笃实”的治学态度和“自立自强”的民族担当,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记者 林佳欣)

[ 责编:王若昕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