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专题论坛举办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专题论坛举办

来源:光明网2025-07-14 14:42

  7月1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紧扣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旨在汇聚顶尖智慧,共同探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路径,以提升全域全要素治理效能,服务绿色低碳转型。论坛吸引了包括自然资源部专家、国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学术领军人物、规划设计院所一线实践者在内的近百名代表现场参会。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柳忠勤研究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绿色发展与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人才曹小曙教授,科技部董琪副司长,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平等,分别就论坛的背景与目标、学会在推动国土空间优化方面的长期努力、科技政策和文化传承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等进行了阐释,为论坛交流引导方向。

  主旨报告环节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甄峰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绿色发展与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黄晓燕教授分段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作《时空信息赋能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报告。系统论述了地理时空信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如何深刻变革国土空间规划的认知、分析、模拟与决策过程,展望了实景三维中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构建智慧规划平台、实现精准监测评估和动态优化中的核心作用与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吕传廷分享《广州城市生态廊道规划与实施》实践。以超大城市广州为例,详细介绍了在高度建成区构建连续、完整、高效生态廊道网络的理论创新、技术方法和实施管理经验,为在发展中守住生态底线、提升城市韧性提供了生动样板。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侯全华教授报告《暖湿化背景下黄土高原流域绿增水损与空间管控》。聚焦气候变化敏感区,深入分析了暖湿化趋势对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生态系统(绿增)和水资源(水损)的复杂影响机制,提出了基于空间差异的生态修复策略和适应性管控措施。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规划师杨一帆解读《绿色规划技术指引》。系统介绍了该指引的编制背景、核心原则、关键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为规划工作者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各层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和工具参考。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娜以《资源价值导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差异化路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为题,基于地域资源禀赋和价值评估的差异化整治模式,结合广州实践,探讨了如何通过土地整治最大化释放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效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尔阜报告《青藏高原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享了利用多源遥感和模型模拟手段,定量评估国家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对青藏高原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碳固持)的影响效应与空间格局的研究成果,为生态工程成效评估和优化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坛围绕“低碳目标约束下的多尺度空间规划协同与国土空间治理”议题,设立了专题研讨环节,分别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绿色发展与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学理,以及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编研中心副主任赵萌主持。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秀青年学者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绿色发展与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副主任汪永红,以及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西安科技大学矿业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刘冬教授,分别对专题研讨环节的报告进行了专业、犀利的学术点评。充分肯定了青年学者研究的前沿性和实践价值,并就研究方法深化、理论创新、政策衔接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专题研讨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规划师王明田总结。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双碳”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深化落实,为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智慧韧性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和实践引领。(记者 战钊)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在智博会上感受“智慧”养老生活

  • 高原竞速:马蹄踏响羌塘草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