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1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主办的“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构建韧性农业体系” 研讨会在京举行。
会上,多位专家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勾勒出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复杂挑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陈阜教授表示,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系统的威胁日益加剧,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解伟研究员进一步阐述,这些变化势必带来农业生产布局的改变,农业生产空间格局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专家们强调,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农业生产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将受到严重冲击。
研讨过程中,专家们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产业模式优化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构建韧性农业体系的策略。
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研究员许吟隆强调,加强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农业减灾策略的根本性战略性转变、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体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农业气候韧性。
在政策支持方面,专家们呼吁政府加大对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向采用气候适应型农业技术和模式的农户、企业倾斜;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碳排放,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经过充分交流与讨论,研讨会达成了一系列关键共识。与会者一致认为,构建“科技-政策-产业”协同机制是提升农业气候韧性的核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政策则发挥引导和保障作用,营造有利于韧性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产业界积极响应,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模式创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专家们强调,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韧性农业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智慧气象团队首席研究员马欣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始终将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使命。智慧气象团队将以此次研讨会成果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技术资源,推动气象数据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为构建韧性农业体系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