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我们的生活里,手性现象无处不在,从双手的差异到螺丝钉、旋转楼梯等日常物品,再到微观分子结构DNA、氨基酸等,都展现出这种奇妙的“左右之谜”。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2018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冯小明介绍,生命体是个庞大的手性体,构成生命的20种氨基酸中19种是单一的L构型。
而“不对称催化”技术,就像一把神奇的“手性钥匙”,为科研人员打开了掌控微观“左右之分”的大门。普通催化只关注反应发生,加快反应速度;不对称催化则运用手性催化剂,在加速反应的同时,精准控制分子构建时的立体结构。
冯小明进一步介绍,理想的催化剂需要具备多维度的优异性能:高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和精准立体控制,让每一个原子都物尽其用,达到绿色生产的目标。这对普通人而言,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药物等产品将更加便宜。高效的催化剂能够大幅提升药品生产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开辟高效经济生产路径,让更多药物惠及患者,推动医药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宋雅娟田新宇 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