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增长5倍,新能源车改变出行格局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增长5倍,新能源车改变出行格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19 09:41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这一对比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5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从年产百万辆,到成为全球首个年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及充电桩数量均稳居全球首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重塑出行格局,为经济运行、日常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山东省临沂市雷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组装新能源重型卡车。

  王彦冰摄(人民视觉)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新华社记者 周 牧摄

  游客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境内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为汽车充电。

  袁宏彦摄(人民视觉)

  在江苏省连云港港东方港务分公司码头,滚装轮停在泊位装载出口汽车。

  王 春摄(人民视觉)

  汽车更“绿”更聪明

  ——“前几年小区里很少见到新能源车,现在楼下的停车位一半都停着‘绿牌’车”

  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身边开新能源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人发现地库里前后左右的邻居都换上了“绿牌”;有人发现过去的“车行一条街”已经被新能源品牌占据;还有人用“蓝牌”购买了电车。

  “我的第一辆车是油车,开了六七年,最近准备换车。”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这次换车她把新能源车型纳入重点考虑范畴。“前几年小区里很少见到新能源车,现在楼下的停车位一半都停着‘绿牌’车。身边好几个同事这两年换车都选了新能源,听他们说不仅保养成本低,各种智能化功能实用又新颖,再加上续航里程越来越扎实,我也打算实地去试驾几款热门车型看看。”

  最新数据显示,每天有超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道路上。5年前,这个数字不到500万。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与2023年相比增加382万辆,增长51.49%;新注册数从2019年的120万辆到2024年的112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部部长朱一方对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是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协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率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构建起覆盖研发、推广、使用、准入、监督等各环节的完备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逐“新”提“智”。中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

  ——全链条布局支撑产业自立自强。中国建立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贯通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装备等关键环节。

  “此外,中国具有增长潜力大、需求多元化、开放包容的超大规模市场,这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规模应用场景和持续迭代机会。”朱一方说。

  保有量还在不断增长。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量比重达10.27%。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创历史新高。

  生产节拍更高效

  ——“得益于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这里大约1分钟就能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活力,更藏在高效的生产节拍中。

  在位于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比亚迪小漠工厂冲压车间,物料人员负责将待加工的板材从材料库运送到冲压线指定区域,机械臂负责“拾取”板材放到传送带,横杆式机器人负责板料的取放件以及工件在工序和设备间的传递工作。经过人与机器的分工合作,板材在经过拉延、切边、冲孔、整形、翻边等工序后冲压成型。

  “每分钟冲压机可以完成15次完整的冲压动作。在冲压车间,每小时能冲压出60辆汽车所需零件。”小漠工厂冲压车间管理人员介绍,小漠工厂年产量约40万辆,平均一天生产约1280辆汽车。得益于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这里大约1分钟就能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

  2021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年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一头,是强大完备的产业体系,支撑起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当前中国已形成涵盖原材料供应、电池生产、整车制造、充换电设施建设等在内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分钟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效率,正是产业链高度协同与高效运转的结果。

  另一头,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在很多消费者看来,新能源汽车已从代步工具变为智能终端,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不再是“不限号”“省钱”,而是更多看重其智能化功能、人性化服务、个性化外观。

  浙江杭州车主王先生说,他去年入手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最吸引他的是车辆的智能交互系统。“语音控制特别灵敏,打开天窗、调低空调、播放音乐等指令都能迅速响应。导航还能根据实时路况自动规划最优路线,遇到堵车会提醒切换车道。”他表示,现在开车像带了个智能助手,一个人开长途也不难熬了。

  中国车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比亚迪为例,其在西班牙的市场占有率已突破10%,在巴西稳坐巴西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7月,中国汽车出口36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出行体验更美好

  ——“从北京到武汉,沿途十几个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都比较充足,很少遇到需要排队的情况”

  “我开着电动汽车往返北京和武汉已经两次了。从京港澳高速一路南下,约1200公里,加上中途休息充电,差不多要15个小时。”周先生是湖北武汉人,在北京工作10多年,去年购入了一辆新能源汽车。

  2025年春节,他第一次自驾从北京回武汉过年。“一来是带着老人和小孩,还有一些玩具、衣服需要运回武汉,开车更方便。二来我也想体验一把电动车跑长途的感觉。”周先生说,第一次体验长途电车自驾,他不免有些紧张,提前规划了充电路线。实际行驶下来,他发现沿途十几个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都比较充足,很少遇到需要排队的情况,比预期顺利许多。“仅有一个服务区车比较多,需要排队充电。特别暖心的是,一位大哥看我的车辆电量不多且车上有老人和小孩,就说‘看上去你比我更着急,你先充吧’。”

  如今,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紧张问题已基本缓解。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了两番多。“针对充电繁忙服务区,我们实行了‘一区一策’来强化服务,已经累计建成了充电停车位6.2万个,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了98.4%,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高速公路日均通行的新能源车占比已经提高到20%左右。”

  放眼全国,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备总量已达到1281.8万台,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网络。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桩车增量比为1:1.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我老家是武汉附近的一个小县城,现在县里充电都很方便了。”周先生说,一些废弃场馆建成了公共充电站,这两年不少老家的亲戚朋友都开上了新能源汽车。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全国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实现了充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达97.31%;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乡镇充电设施覆盖率达76.91%。(徐佩玉

  数据链接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5倍多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备总量达1281.8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网络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

[ 责编:田新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