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创新要有效,也就是要解决问题,甚至要系统地解决问题。”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获得者,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委员闵峻英表示,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创新不仅要解决问题,更需兼顾经济性与实用性,而多端口协同则是实现有效创新的关键路径。
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和高安全性的需求,为超高强钢应用带来新机遇。但超高强钢强度高、常温塑性差,成形困难。闵峻英团队带来的获奖技术“激光辅助机器人无模滚压成形技术与装备”,通过激光同步加热,局部软化超高强钢,利用工业机器人和激光,可以进行超高强钢零件的高性能成形制造。
闵峻英介绍,这项技术具有“无模具、高柔性”“短周期、快交付”和“低成本、高性能”三大优势。不仅可适应多品种、变批量生产,实现24小时内快速样件交付,还可降低8%–30%中小批量生产成本,并支持1400MPa以上超高强度钢的精密成形制造。
作为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委员,闵峻英认为,汽车轻量化技术涉及设计、工艺、材料、应用等多个环节,单一环节的创新难以形成整体突破,而大会恰好搭建了协同创新的“桥梁”:“汽车轻量化大会创造了协同创新的机会,通过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产业对接合作、推动创新成果展示、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对汽车轻量化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全方位的促进作用。”(记者 李欣哲 林佳欣 焦子原 实习生 赵羽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