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地球为什么会悄悄变暖?恐龙生活的时代,气候是湿热还是干冷?面对全球变暖,我们真的能按下“刹车键”吗?
10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支持的“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系列公开课第五场,在中关村第一小学怀柔分校举办,并在光明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同步直播,带领同学们一起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次活动以给地球“把脉”的“神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为切入点,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博士、中国科协自然科学系列科普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科学中心工程师曹美春,带来《给地球“把脉”》公开课。
曹美春从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引入,探讨气候变暖的现实与危机,进而引出我国首个专为地球气候变化量身打造的大科学装置“寰”,并展示了它的性能特点与应用领域,指出它作为地球科学研究工具的必要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博士、中国科协自然科学系列科普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科学中心工程师曹美春
“寰”具备地球系统的模拟推演、气候-环境-生态的预测预报等多项能力,其系统构成类似“三明治”结构,包括模式层、支撑层和硬件层三部分。曹美春用生动形象比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这一大科学装置的科学原理,让同学们具象地了解“寰”的科学使命和重要价值。最后,曹美春还讲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等科学家的传承故事,发布“未来任务卡”,激发同学们对科学与地球未来的关注。
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寰’用什么材质做的?”“能预测几千年后的气候吗?”“‘寰’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寰’可以搭载 AI 让它自由探索吗?”曹美春用“国产芯片”“引入 AI 助其自主探索”等要点深入浅出地解答,点燃了大家对地球科学的探索热情。
中关村第一小学怀柔分校同学提问
作为系列化科普工程,“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紧扣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特色,由科创中心联合装置所在单位共同开发,既聚焦装置的背景故事与科学原理,更兼顾不同年龄段认知特点:针对小学生设计“低龄版”课程,用趣味动画、简单实验拆解复杂概念;面向初高中生及社会公众推出“普适版”课程,深入讲解装置技术细节与科研价值。2025年9月至12月,陆续推出十场公开课,实现五大“国之重器”科普全覆盖,构建“一堂课解码一个装置、一系列课读懂科学城”的体系化科普格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北京市怀柔区委教育工委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本次活动。(记者 林佳欣 实习生 勾璇)
光明网直播服务团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信息,可扫码或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回看“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第五课:给地球“把脉”(http://h5.live.gmw.cn/cloud/h5/1761722733032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