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保黄河安澜,保黄河水量,保黄河水干净,保沿黄人民群众日子好、地方发展好,保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好。”10月19日,二十大山东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用通俗易懂的“五保”,概括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使命责任。
一年来,齐鲁石化努力做好黄河水文章,推进污水回用项目,树立打造“国企+”区域达标模式等方式,守护黄河流域“生命线”。
“国企+”帮地方污水找到了“家”.走进齐鲁石化供排水厂乙烯净化控制室,监测系统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齐鲁化工园区地方企业的废水排放指标,各项数据一览无余。这些数据,记录了多年来齐鲁石化帮助百余家地方企业处理污水,让它们终于找到“归宿”的真实见证。
作为老工业基地,齐鲁化工园区中小工业企业云集,但大部分并不具有污水处置的技术和能力,因此,污水的去向就成了企业发展一块“心病”。要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保障企业发展,处理污水是关键。
在守护黄河流域、维护地方经济的重任面前,齐鲁石化央企担当“站C位”,在处理自家污水的基础上,还担起了周边百余家地方企业的污水处理重任。在全国首家推出“国企+”区域达标模式,帮助地方解决了污水治理的“老大难”。对打造齐鲁化工园区环保“生态圈”,守护黄河流域“生命线”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国企+”绿色生态建设是齐鲁石化独创的一种区域环保管理模式。多年来,在不断提升自身环保达标水平的同时,齐鲁石化积极承担起齐鲁化工园区百余家地方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带动周边企业实现共同达标排放。几十年间,帮助处理地方企业污水超3500万吨。
同时齐鲁石化以提供免费技术支持的方式,帮助周边企业打造自身的污水预处理系统,实现达标排放,消除了地方企业发展的瓶颈,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技术“蝶变” 污水转世 “重生”. “为了节约使用黄河水,齐鲁石化向污水要效益,通过多项技术改造,实现废物利用,‘污水’变‘活水’。”说起齐鲁石化的污水回用项目,齐鲁石化生产技术部副经理高同伟如数家珍。
“今年实施投用的供排水厂乙烯污水场污泥干化设施增设喷淋水管线项目,就是将固废装置干化单元喷淋水由地下水改为乙烯污水场出水。”污水摇身一变,成为地下水的“平替”,重新投入生产链条,实现污水再次利用和节约新鲜水的双重目标。
该项目按全年运行9个月,每月干化运行15天计算,可节约新鲜水约58 万吨/年。“目前,公司现投用运行的污水回用项目有8个,年回用污水量超700万吨。”高同伟从项目列表中看到了黄河水治理重任里的齐鲁担当。
齐鲁石化在治污的同时,升级“打法”,力推污水回用技术,“变废为宝”不断成为现实。
“我厂正积极实施建设炼油南区污水回用及提标改造项目,这是公司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翻看着项目可研报告设计和工程进度周报,供排水厂公司公用工程专家欧焕晖梳理着其中的一项项数据。项目投用后,可节水减排190万立方米/年;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计划12月份建成中交。
污水深度回用项目工作和技术研究的最高目标,是探索实现污水的近零排放。担任供排水厂污水深度回收利用项目牵头人和负责人的盛伟算了笔账,齐鲁石化排海管线绵延60公里,加之协助百余家地方企业排污,目前,供排水厂每天接收污水4.5万吨,达标排放3.5万吨,回用污水已达一万吨。
“返哺”桑梓 55年省出249个“大明湖”. 齐鲁石化建设之初,水资源供给是一个重要先决条件。随着生产规模的倍增,取水量也呈现快速增长,单靠地下水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所需。
2001年开始,齐鲁石化与淄博市人民政府协作实施引黄供水工程,年底建设投用并开始向齐鲁石化供水。“十三五”期间,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向齐鲁石化年均供水2925万吨,占齐鲁石化取用新鲜水总量的四成以上。
今年,《齐鲁石化“十四五”节水工作方案》《齐鲁石化水资源节约管理细则》等管理举措出台.包括“工业取水量比2020年降低10%,节水400万立方米”在内的8类节水计划正逐步成为现实。
今年上半年,齐鲁石化工业取水量1977.53万立方米,比中国石化考核指标少244.1万立方米;污水回用率44.5%,比考核指标提高4.5个百分点。循环水水质合格率完成99.9%,达到奋斗指标;化学水水质合格率完成100%。
建厂56年来,齐鲁石化通过提高全员节水意识,加大新型节水设施投用,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等措施,守好每一亩节水“责任田”。据估算,截至2021年底,累计节水约3亿立方米。
“按照大明湖12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计算,相当于节约近249个大明湖。”公司生产技术部水汽管理科副科长涂俊自豪地按着手中的计算器说。(牛彦春、王永军、朱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