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首页> 企业观察 > 正文

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来源:光明网2023-03-18 14:28

  光明网讯世界首套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成套装备、全球装机功率最大采高最大的交流电牵引采煤机、井下超长工作面智能刮板输送装备……3月17日,中国煤科在京举行第一届品牌发布会,中国煤科品牌IP形象“煤可可”以全息影像方式亮相,四大类20项明星品牌正式发布。煤炭行业多种领先产品集体亮相,展现煤炭领域科技创新硬核实力。

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第一届中国煤科品牌发布会现场

  此次发布会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要求,推进中国煤科品牌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汪洋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中国煤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善亭致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李延江,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品牌传播处处长李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管理处处长陈伟亮,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京东工业等企业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本次明星品牌评审委员会专家代表等出席发布会。

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汪洋对中国煤科多年来在品牌建设中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表示,中国煤科作为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排头兵,是我国煤炭行业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成立七十年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煤炭工业科技进步,推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低碳利用作出了卓越贡献。希望中国煤科进一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提高品牌管理水平,强化品牌关键影响要素,加快品牌国际化进程,不断争创国资央企品牌建设“先进示范”,着力打造煤炭工业“百年老店”,加快塑造世界一流的煤炭科技“亮丽名片”。

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胡善亭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煤科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全力以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国家能源煤炭行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煤科以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清洁低碳利用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坚持不懈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攻克了一系列行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保障了煤炭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在智能煤矿建设、矿区生态环境整治、煤矿灾害防控等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实现了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建立起涵盖煤炭行业全专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煤炭行业唯一的全产业链综合性科技创新型中央企业,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科技创新型品牌企业,打造出“中国坐标——煤海蛟龙”“央企十大国之重器——首套钻锚一体化智能快掘成套装备”等“煤科硬核”品牌产品。

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形象研究院院长吕大鹏代表本届明星品牌评审委员会发言。他认为,本届明星品牌评审是中国煤科紧跟时代要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创新性举措,体现了中国煤科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评选出的明星品牌,是中国煤科以“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深刻诠释了中国煤科作为煤炭科技引领者的卓著品牌价值,将对中国煤科的产业布局和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中国煤科未来品牌建设的方向做出关键性指引。

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发布会上,中国煤科品牌IP形象“煤可可”以全息影像方式闪亮登场,并与主持人进行零距离互动。据介绍,“煤可可”以穿山甲为主体创设而成,富含“入地、铠甲、安全”等业务特质,“可”谐音为“科”,释义为“认可”“可持续”,代表了中国煤科在煤炭工业科技创新领域的贡献和地位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20项煤炭明星品牌发布 中国煤科展现科技创新硬实力

中国煤科20项明星品牌代表

  会上,中国煤科“优质品牌企业”“金牌卓越产品”“金牌工程项目”“金牌品质服务”四大类20项明星品牌发布。上海煤科、煤科院、太原研究院、北京华宇、天玛智控等5家单位被评为“优质品牌企业”;世界首套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成套装备、全球装机功率最大采高最大的交流电牵引采煤机、井下超长工作面智能刮板输送装备、矿用数据采集控制系统、钻进设备等5种装备被评为“金牌卓越产品”;世界上规模最大全长727公里的陕西神渭管道输煤工程、济宁任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天地王坡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工程、煤矿岩层水力压裂工程、贵州阿妹戚托特色小镇工程等5项工程被评为“金牌工程项目”;煤矿设计咨询服务、矿用检测技术服务、煤矿高效开采技术服务、灾害防治及救援服务、中国煤科期刊集群等5种技术咨询服务被评为“金牌品质服务”。

  会上还发布了“矿用电液换向阀智能制造技术”“回转炉头有机固废解耦燃烧技术装备”“GHC500呼吸性粉尘浓度传感器” 3项最新技术产品,展示了中国煤科在智能无人化开采、煤炭清洁利用、遏制尘肺病高发等领域的开创性成果。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