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冬日午后,北京延庆山区,温度依然在零下10摄氏度。驱车驶在山路上,寒风呼啸声声声入耳。输电铁塔犹如巨人般矗立在八达岭群山间。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简称“张北柔直工程”)±500千伏延庆换流站坐落在八达岭镇帮水峪村。
走进换流站的大门,但见站房高墙上印着“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在张北草原上,源源不断的风电通过高空线缆输送到这里,经过“直流”到“交流”的无缝转换,进入北京交流电网,点亮北京的万家灯火。
张北柔直工程±500千伏延庆换流站站长国文亮正与去年夏天新入职的大学生崔莹莹在室外巡检。崔莹莹是一名00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两人一人拿着测温仪对着设备测定,一人拿着纸笔记录数据。师父带徒弟,崔莹莹经常向70后国文亮讨教,如今已基本能够独当一面。
“张北柔直工程可有效平衡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对电网的冲击,是世界首个四端环形柔性直流电网,2020年6月正式投用,有4座±500千伏换流站。”巡检间隙,崔莹莹向记者介绍,中都站、康巴诺尔站为送电端,张北地区分散的风电在此汇聚后送出;延庆站为受电端,接入首都负荷中心;阜康站为调节端,接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发挥“削峰填谷”作用,风电富余时抽水蓄能,风电不足时放水发电。
数据显示,延庆换流站每年可向北京输送140亿千瓦时绿电,约占北京全年用电量的1/10,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4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万吨。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工程,延庆换流站还助力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
走到几座三层楼高的庞然大物边,崔莹莹指着说,这是换流站里专用的变压器,每座重达540余吨,仅用于绝缘和冷却的专用油就高达104吨。“在每座变压器上有一个类似于水龙头的装置,每隔一段时间取样检测专用油的健康状态。”崔莹莹说,站里配备了化验室,通过油品色谱分析,就能知道变压器本身有没有问题。
“我们站各项设备都是高度信息化的,变压器内也植入了在线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油品。”国文亮补充道,实时监测+定期取样可以对变压器运行状态掌握得更加精准。
手持式测温设备、带有高清摄像头的鹰眼无人机……在输电电缆、金属管,变压器等输变电设施间穿行,科技感满满的信息化设备避免了巡检人员爬上爬下,规避了风险,大大缩短了巡检时间。对于曾经修理过的设备,巡检人员会格外关照,更加细心地检查。
巡检完一圈,崔莹莹的手已经完全冻僵,国文亮的脸也冻得通红。回到主控室,填完数据和记录,崔莹莹按照计划进行数据核对,并对站端信号进行监视。在主控室,记者看到,一排排计算机实时显示各项设备的实时运行参数,一处处摄像头实时监控视频在大屏幕前汇集……在“技防”的前提下,为确保冬季特别是春节期间供电平稳,换流站还加强“人防”力量。值班人员会在每日交接班时详细梳理24小时的工作,按照“日常巡视+应急备班”的模式开展工作。
据了解,负责这座换流站的团队是一个年轻的集体,研究生学历占比80%以上,平均年龄不到30岁,至今已圆满完成了延庆换流站验收、调试、首检、年检、运维等各项工作。“首批换流站值班员均已承担重要工作,成绩突出的青年已经走上重点岗位。”有着30年变电运行经验的国文亮自豪地说。潘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