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神华新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中国煤科武汉设计院深度参与的《新街台格庙矿区高质量开发关键技术与路径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整装煤田高质量开发领域的技术空白,更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了典型示范案例。
新街台格庙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是晋陕蒙核心区尚未开发的大型整装煤田之一,资源储量大、煤质优良,具备“整装煤田、单一主体”开发的独特优势。在这样独特的背景下,中国煤科武汉设计院在该项目中主导完成了矿区高质量发展“1358”顶层战略、整装煤田集约化布局规划以及煤-气资源时空协同开发方案,为矿区高质量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顶层战略 擘画矿区发展新蓝图
中国煤科武汉设计院创新性提出矿区高质量发展“1358”顶层战略。该战略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新街台格庙矿区开发全过程,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建设世界一流示范矿区为目标,通过“打造新模式、集聚新动能、发挥新优势”的三新取向,规划建设党建引领型、创新开放型等“五型矿区”,并制定涵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等“八高要求”,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矿区提供全方位指引。
在研究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中国煤科武汉设计院总工程师、煤炭行业勘察设计大师辛德林表示:“构建全区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规划体系,是矿区建设的迫切需求。”
基于这一思路,研究团队从空间布局、生产要素、群矿管理、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开展专业规划,形成10个方面的“1+N”规划体系。明确规划建设期、中期、远期三阶段实施路径,统筹规划煤炭、新能源、现代农牧业等产业空间布局,为矿区未来50年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突破传统思维 构建集约生产新格局
面对埋深较大、地表存在查干淖水源地、生态敏感区分布、地下天然气资源与煤炭资源共生等开发难题,传统“先浅后深”和“单矿单系统”的开发模式难以适应该矿区高质量发展要求。辛德林认为:“要敢于打破传统,从深部资源入手,重新谋篇布局。”
针对新街台格庙矿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项目团队突破传统开发模式,创造性提出集约化群矿联合布局理念。通过科学优化矿井开发时序,创新性地调整矿区开发布局,成功避让查干淖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保障了矿区有序建设,更探索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新路径。
团队立足矿区实际,精心设计了“一主两副八井”集约化生产体系。该体系通过三个集中工业园区的科学规划,首先以“北部二三井、中部一四井、南部五六井联合中心的高效布局”实现生产单元集约化。其次,北部四井共用选煤厂、运输系统、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实现配套设施共享化。再联合建设水处理站、清洁供暖等设施,变电站数量由常规设计的4座优化为2座,确保辅助系统协同化。
这一“井上联合,井下独立”的创新布局,使地面设施重复建设率降低40%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提升35%,为同类矿区开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打造零碳矿区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在研究中,课题组在行业首次提出“零碳矿区”概念,系统规划了“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的实施路径。通过风电光伏和热能多能协同、生态修复与碳汇林建设、煤-气资源立体开发等举措,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开发模式。
此外,矿区创新性规划了“产城融合”模式,在伊金霍洛旗建设综合服务基地,实现员工“矿区高效作业、城市品质生活”,并通过智能化技术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升员工满足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张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