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七十五载栉风沐雨 能源报国基业长青——中国石油从12万吨到“三个1亿吨”的奋进答卷
首页> 能源频道> 焦点图片 > 正文

七十五载栉风沐雨 能源报国基业长青——中国石油从12万吨到“三个1亿吨”的奋进答卷

来源:中国石油2025-09-25 14:19

  9月25日,北京中国石油大厦,一幅跨越75年的影像长卷缓缓铺开:从“铁人”王进喜跳进泥浆池,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揭牌成立,再到深地塔科1井打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二百余幅珍贵照片,把观众带入一条从“贫油”国逆袭为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时空隧道。

七十五载栉风沐雨 能源报国基业长青——中国石油从12万吨到“三个1亿吨”的奋进答卷

  摄影:常正乐

  在同日召开的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中国石油集团党组成员、老领导、老同志代表、“两院”代表、劳模代表、先进代表等共同回顾中国石油成立75年来走过的奋进历程。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75年前的今天,中国石油正式成立,翻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战新的一页。”

  75年前,我国石油工业正式从分散走向集中,石油人肩负起为新中国工业“输血”的历史使命;现如今,中国石油成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前二,连续15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前6位,在国际化工公司排名提升至2024年的第2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石油工业发展道路,写就了一部与国同行、为民赋能、向新而行的壮丽史诗。

  回望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对“工业血液”石油的需求尤为迫切。1950年,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管理机构——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成立,形成了全国天然石油统一管理的规范格局。

  为国找油,成为一代代石油人最坚定的使命。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先后发现了克拉玛依、大庆、辽河等一批大油田,炼油与化工等业务也进入蓬勃发展阶段。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一举跻身世界第八大产油国,稳稳撑起了共和国的经济大厦。

  改革开放为中国石油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从早期海洋石油的对外合作,到1993年率先“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一批批中国石油人远赴他国,写下了同世界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进入新时代,中国石油的保供能力持续攀升,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顶梁柱”。油气业务形成“三个1亿吨”格局并持续巩固,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的约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广东石化、塔里木和长庆乙烷制乙烯等一批标志性炼化项目建成投产,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2;建成覆盖全球的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和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成为我国最大的跨国经营企业。

  面对全球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中国石油果断跃入绿色转型大潮,全力构建多能互补、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在松嫩平原,中国石油的风光发电机组与采油机并肩矗立;在东部沿海,集加油、加氢、充电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站正成为新风景……中国石油的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已占公司国内能源供应比例的7%,绿氢、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地热等技术走在行业前沿,并开始瞄准可控核聚变技术,着力打造继传统油气之后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与此同时,一场数字化、智能化革命正如火如荼展开。拥有3000亿参数的“昆仑大模型”如同“行业大脑”,首套国产工业级油气藏数值模拟软件HiSim守护安全生产,不断重塑能源行业的未来图景。

  科技自立自强始终是中国石油的硬核底气。从打破“陆相贫油”论的地质理论突破,到如今“两宽一高”技术引领全球物探革命……中国石油围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等领域深挖技术潜能、突破瓶颈制约,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创造“中国标准”“中国纪录”。

[ 责编:王若昕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