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葡萄为啥是这个味儿?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揭示形成机制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葡萄为啥是这个味儿?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揭示形成机制

来源:光明网2023-06-07 09:33

  轻晃红酒杯,馥郁的葡萄浆果香气在杯中弥漫,啜饮一口,丰盈柔滑的滋味顷刻充斥整个口腔,悠长舒适的香气在唇齿间久久不能消散,这是葡萄与岁月相融的味道,历久弥新。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们,他们不满足于浅“尝”辄止,于是循着“美味”的足迹,回溯葡萄万余年的驯化历史,探寻葡萄隐藏在岁月中的风味密码。

葡萄为啥是这个味儿?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揭示形成机制

  6月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在线发表了基因组所周永锋课题组在葡萄群体遗传学与育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Adaptive and maladaptive introgression in grapevine domestication”(葡萄驯化过程中适应与不适应的基因渐渗)。该研究首次利用机器学习手段,结合溯祖模拟、正向模拟和进化保守性等群体遗传学方法揭示了葡萄风味的形成机制,解析了驯化对葡萄基因组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了葡萄的驯化历史。该研究有助于葡萄野生资源的利用,为下一步葡萄培育提供理论支持。

葡萄为啥是这个味儿?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揭示形成机制

  酿酒葡萄风味的形成

  葡萄起源于西亚地区,很快便遍及到世界各地。我国西汉时期,就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的记载。王翰在《 凉州词 》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说明葡萄在唐代已是酿酒的主要原料。

  千百年来,人们为何对葡萄酒如此痴迷?决定葡萄酒的风味因子究竟是什么?

  “一千种葡萄就有一千种风味”,道出了决定风味的关键要素——葡萄品种。然而,目前无论鲜食还是酿酒的主流葡萄品种多为国外选育品种,我国的葡萄酒市场尤其是高端葡萄酒市场也长期被西方的进口葡萄酒所占据。

  为何源于欧洲的酿酒葡萄品种更为流行?

  研究人员基于深入的群体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这与来自欧洲野生葡萄的基因渐渗(即等位基因从一个物种或种群向另一个物种或种群的流动)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分析了包括主要栽培品种、野生葡萄在内的三百多份重测序数据,对群体间的分化历史、渐渗强度和时间进行了准确详尽的研究,采用溯祖模拟,不仅再次印证葡萄驯化的一万多年历史,更进一步的细化了欧洲、近东地区野生葡萄和鲜食、酿酒葡萄之间的驯化和分化历史。

  研究发现在近两千年左右,栽培葡萄尤其是酿酒葡萄与欧洲野生葡萄有持续的基因交流(即杂交过程)(图1)。基于机器学习的群体遗传分析,研究发现在整个酿酒葡萄基因组上1.82%的区域来自欧洲野生葡萄的渐渗,而这些区域富集到多种代谢途径基因,表明欧洲野生葡萄对酿酒葡萄的香味等性状产生了重要影响。

葡萄为啥是这个味儿?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揭示形成机制

  图1 基于溯祖模拟推测的葡萄群体间的分化和渐渗历史

  今人不见古时酒,今酒曾经醉古人

  栽培葡萄主要通过克隆繁殖。有研究发现,部分现代葡萄品种就是欧洲中世纪品种的克隆个体。换言之,现存的部分葡萄栽培种可能保留了古时候的样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品着和古人同样的酒。然而,即便是克隆个体,它们的基因序列却并非一成不变,在不断的克隆繁殖中,变异会以杂合态的形式在基因组中不断积累,影响着葡萄的育种。在实生苗培育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用葡萄的种子种出的后代很难成活,部分原因就是克隆繁殖引起的后遗症。

  借助正向模拟,研究人员展示了杂交发生后渐渗位点在克隆群体和异交群体中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短期内克隆繁殖能更快地选择有利变异,清除有害变异,但不管是有利还是有害变异,最后保留下来的变异大部分都以杂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基因组中。而从长远角度看,异交繁殖的选择则更为彻底(图2)。该研究揭示了基因变异隐藏在不同繁殖方式背后的变化规律。

葡萄为啥是这个味儿?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揭示形成机制

  图2 正向模拟渐渗片段在异交或克隆繁殖下的变化过程及其适合度影响

  培育优质葡萄品种

  目前,作物育种技术已发展到4.0阶段(全基因设计育种),即在育种过程中选择性的快速聚合有利变异、移除有害变异,从而达到快速高效育种的目的。然而现代育种技术在葡萄育种过程中的应用十分有限,葡萄育种暂时还停留在2.0阶段,主要原因是缺乏基因参考信息,仍依赖于大规模杂交筛选育种。

  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葡萄资源,葡萄属下70多个种中我国就有近40种。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野生葡萄的丰富基因资源、加快落实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培育优良葡萄新品种是现阶段最主要的葡萄育种目标和策略,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野生葡萄对栽培葡萄品质的影响,以及外源基因引入后在基因组上的选择过程,阐释了有利、有害变异在葡萄基因组上的分布特征,并提供了大量与葡萄风味、抗性等相关的基因位点,为现代育种技术在葡萄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文艺演出架起中俄“文化桥”。

  • 中国海军第45批护航编队完成任务返回青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
2024-05-17 10:14
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
2024-05-17 10:10
5月15日,由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成功,试验台发动机具备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的高空模拟试验能力
2024-05-17 10:08
4月29日11时08分,随着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刀盘缓缓转动,南通的崇太长江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这条深潜地底的机械巨龙,将在长江水下掘进11.325千米,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即将终结。
2024-05-17 10:07
立足“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安徽正在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2024-05-17 10:03
在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江西将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2024-05-17 10:01
伴随螺旋桨的轰鸣,一辆“空中的士”——旅航者X2正展翅翱翔。看完飞行表演,步入小鹏汇天展示厅,大家对这辆“会飞的汽车”充满好奇。
2024-05-16 10:29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024-05-16 10:26
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
2024-05-16 09:36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16 09:08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2024-05-16 09:02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拎着一篮“冻眠”荔枝上台“带货”。
2024-05-16 08:59
既然有“小时”,那么是否也有“大时”?东西方的历法计时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历法计时的交流与发展?
2024-05-15 17:04
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限制了更多新天然产物的合成,这些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罗小舟介绍,团队将持续推进菌株的开发改造工作,探索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和天然产物等方面的产业应用。
2024-05-15 10:18
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国残联14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并介绍科技助残工作进展和科技助残创新案例。
2024-05-15 10:16
为促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将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在着力规范竞争方面,《规定》顺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完善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及规制要求。
2024-05-15 10:15
研究团队经过大量研究论证过程,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装备了多项先进智能算法及技术,充分确保了无人机集群的智能化和稳定性。”团队负责人介绍,未来,团队将继续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通信距离、速率、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024-05-15 10:14
近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中心预警了一起因施工作业导致的供水泄漏三级风险事件:在人流量较大的蜀山区金寨路与南二环交口附近,管道长期暗漏,很可能导致路面塌陷。
2024-05-15 10:13
据近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工具创建了一个表现出混沌行为的电子电路的数字孪生模型。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线性方法相比,实现了更高的准确度,且比以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器的计算复杂性显著降低。
2024-05-14 10:3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HEPS工程副总指挥李煜辉表示,HEPS不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造,而是从头开始建造。
2024-05-15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