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家国情 团圆年 | 杨振宁、钱三强、于敏家书中的科技报国故事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家国情 团圆年 | 杨振宁、钱三强、于敏家书中的科技报国故事

来源:光明网2024-02-06 13:44

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又是一年新春

“阖家团圆”是所有人的祈愿

而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心心念念的不止小家的团圆

更盼望万家灯火、盛世平安

让我们翻开这些泛黄的家书

一起来听听科学家的家国故事……

 

一顿年夜饭,五十载归根路

 

双脆锅巴、徽州丸子、油煎虾包、虎皮毛豆腐……

这些徽菜菜系中的佳肴美馔,是杨振宁院士每逢过年之际

亲自下厨为家人准备的年夜饭

2003年12月24日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

杨振宁院士终于回到了他热切期盼的祖国

家国情 团圆年 | 杨振宁、钱三强、于敏家书中的科技报国故事

杨振宁与家人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

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这是杨振宁院士在归国前一个月时写的诗

名为《归根》

从纽约石溪到清华园的“归根居”

这段归国回乡之路他一走就是五十余载

家国情 团圆年 | 杨振宁、钱三强、于敏家书中的科技报国故事

邓稼先与杨振宁

 

上世纪五十年代

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一道命令

禁止在美国取得理工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回国

正在留美深造的杨振宁院士

被迫隔绝在故土之外!

始终心怀祖国的他并没有放弃回国的尝试

杨振宁院士在一次次的努力中

响应着来自太平洋另一端的华夏召唤

家国情 团圆年 | 杨振宁、钱三强、于敏家书中的科技报国故事

杨振宁的入境签证

 

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

父亲的这句话在日后成为了激励他一生前行的动力

 

三代人的团圆梦,回国就是回家

 

1983年1月18日

时年七十岁的钱三强在岁末年关之际

给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小儿子钱思进

写下了一封四百余字的家书

在信中,钱三强说

“我所希望于你的是,在这两年左右时间内把博士论文做完,

赶快回来参加祖国的科学事业。”

家国情 团圆年 | 杨振宁、钱三强、于敏家书中的科技报国故事

钱三强

 

1937年,钱三强父亲的嘱托音犹在耳

“你学的东西,将来对国家是有用的,

报效祖国,造福社会,路程还远得很。”

家国情 团圆年 | 杨振宁、钱三强、于敏家书中的科技报国故事

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钱三强毅然放弃了法国优渥的研究和工作条件

与妻子何泽慧带着襁褓中六个月大的女儿回国任教

开启了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奋斗的终身历程。

三十五年后,他写下同样的嘱托寄给儿子……

钱思进曾谈起:父亲常常说

“科学是没有祖国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一封春节寄出的家书,藏尽家与国的希冀

 

“希望她能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家国情 团圆年 | 杨振宁、钱三强、于敏家书中的科技报国故事

于敏给于确的家书

 

这是春节期间于敏写给堂弟于确家书中的内容

1961年,34岁的于敏受命研究氢弹理论

一头扎进罗布泊沙漠腹地,隐姓埋名28年!

由于工作内容高度保密

书信成了他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

二十八年间百余封书信、上万元汇款深藏着他对家人的惦念

家国情 团圆年 | 杨振宁、钱三强、于敏家书中的科技报国故事

于敏

 

一肩挑着强国梦,一肩撑着和家愿

于确比于敏小26岁

作为大哥的于敏不仅承担自己家庭的开支

还担负着父母和叔叔全家的生活

于敏之子于辛说

“父亲是极节俭的人,被同事称为‘一二二’

就是早晨一两饭、中午二两饭、晚上二两饭。”

苦碱水、极寒天、沙尘暴

“我们不能没有核武器

中华民族不能欺负旁人,但也决不能受旁人欺负!”

他秉持着这一信念

隐姓埋名做着惊天动地的事业

 

总策划:战钊

策划:焦子原

撰稿:韩雨潼(实习生) 徐尚(实习生)

参考来源:光明日报 央视新闻  人民网 新华网

北京科协 《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晨曦集》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畅游中国 幸福生活

  • 杭温高铁启动联调联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通过碳普惠机制,公众的绿色减排行为可以在互联网数字化平台被量化、记录,生成自己的碳账户和汇总的碳账本。
2024-05-20 10:36
据介绍,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大农业害虫,对棉花、玉米等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2024-05-20 10:33
选取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领域代表应用,展示航天科技如何服务国计民生,创造美好生活。
2024-05-20 10:29
老一代科学家身上,总有一股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慷慨之气
2024-05-20 09:44
科学传播质量一定能够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024-05-20 10:30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4-05-20 10:18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1979年的那个下午,在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办公室,原子能研究所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王淦昌的入党申请。”  虽然心潮澎湃,但面对杜祥琬的祝贺,王淦昌谦虚回应:“希望你和同志们多多帮助,能对党和人民做出应做的事。
2024-05-20 09:40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
2024-05-17 10:14
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
2024-05-17 10:10
5月15日,由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成功,试验台发动机具备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的高空模拟试验能力
2024-05-17 10:08
4月29日11时08分,随着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刀盘缓缓转动,南通的崇太长江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这条深潜地底的机械巨龙,将在长江水下掘进11.325千米,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即将终结。
2024-05-17 10:07
立足“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安徽正在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2024-05-17 10:03
在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江西将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2024-05-17 10:01
伴随螺旋桨的轰鸣,一辆“空中的士”——旅航者X2正展翅翱翔。看完飞行表演,步入小鹏汇天展示厅,大家对这辆“会飞的汽车”充满好奇。
2024-05-16 10:29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024-05-16 10:26
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
2024-05-16 09:36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16 09:08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2024-05-16 09:02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拎着一篮“冻眠”荔枝上台“带货”。
2024-05-16 08:59
既然有“小时”,那么是否也有“大时”?东西方的历法计时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历法计时的交流与发展?
2024-05-15 17: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