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超威集团: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绿
首页> 科技频道> 公司焦点 > 正文

超威集团: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绿

来源:中国网2020-10-14 17: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超威集团郎山分公司水处理中心,一只连接着数个管道的金鱼缸正静置在中心的一角,一群金鱼正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养鱼的水是经过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除了能养鱼,还能用来浇花。”企业负责环保工作的员工朱军军说,“这一池鱼已经养了很多年,比刚来的时候长大了不少呢。”

  金鱼对水质要求较高,一旦部分指标发生变化就可能会引起死亡,超威集团这一做法,在判断污水处理是否达标的同时,也展现出企业对自身污水回收处理的信心。据悉,该厂区建有一套先进的污水处理、回收设施,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回收利用。

  这仅仅是近年来超威集团绿色发展中的一个片段。早在1998年成立之初,超威便提出了“倡导绿色能源完美人类生活”的超前理念。20多年来,超威一步一个脚印,将绿色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化发展方面始终快人一步,从理念上推动、科技上驱动,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成果,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打造了绿色发展的“超威模式”。

  “绿色+智造”促进融合发展

  走进长兴画溪新能源小镇超威锂电生产车间内,一条全自动的电池装配线正在高速运转,模切机将极片裁切成型,机械臂来回抓件,叠片机不停运转……整个车间一眼望去只有寥寥数人,全是自动化操作,连温度、湿度都是实时监控。这样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和封闭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生产效率成倍增加的同时,清洁生产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作为全国电池行业11家清洁生产倡议发起单位之一,超威集团很早就开始试行清洁生产改造工作。“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改进核心工艺,实现资源环境消耗的最低化,产品质量工艺的最优化。”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原子经济法铅回收、内化成技术改造、轻量化技术改造、工艺升级和材料革命……在超威,绿色环保无处不在,目前,集团旗下9个工厂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工厂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4个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总数行业领先。

  绿色环保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高压线。近年来,超威集团把“绿色智造”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命线”、转型升级的“发动机”、赶超跨越的“加速器”,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建立了从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再到回收端的全产业链大数据管理中心,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特别是近5年来,超威每年投入重资用于电池制造的绿色改造及装备升级,引进包括动力锂离子电池绿色智能制造生产线全面升级改造、连铸连扎自动化生产装备、直接流母线节能充电装备、高效铅烟铅尘处理装备、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等,推进生产装备绿色化、智能化提升。

  如今,在超威,智能化的影子随处可见。不仅有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相关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旗下也有多家子分公司因较高的智能制造水平,成为各地政府力推的智能制造企业典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坚定了绿色改革的信心,把握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契机,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环保提升,但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向环保优势借力,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壮大。”超威集团董事长周明明说。

  在变“生态碗”为“金饭碗”过程中,超威也尝到了“绿色”带来的甜头。2006年,集团投入亿元在行业率先开展无镉内化成工艺研究,并成功掌握了内化成工艺的核心技术;2013年,将研发的无镉内化成核心工艺的“源代码”向行业开放,为行业全面推行无镉化作出巨大贡献。超威也因此先后获得中华宝钢环境奖、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国家环保科技二等奖等荣誉。

  同时,超威集团通过兼并重组、环保提升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化发展,跻身中国电池行业一线之列。今天,超威在全球拥有108家制造、运营公司和研发中心,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位列中国企业500强154位、中国制造业500强60位、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十强企业第1位。

  “科技+人才”激发创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保持活力的源泉,疫情期间,虽然工作时间变少了,但最终通过及时调整研发计划、加快工作进度、加班加点,把时间上的损失追了回来。目前,20项核心研发项目均按预定计划稳步推进,部分项目甚至实现了进度超前,如长寿命动力电池、轻量化技术产品、快速充电电池等项目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超威集团研究院院长刘孝伟介绍。不仅如此,目前,超威布局的新一代钠盐电池、锌镍电池、铝空气电池等一大批关乎公司未来的重大创新研发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位于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安力能源有限公司,是超威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联合成立的专门开展钠盐电池生产、研发及销售的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钠盐电池生产企业,其生产的钠盐电池是一种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泛的绿色环保电池,原材料易获得且无毒,废品回收工艺简单且无污染。

  2019年4月,“安力能源”实现钠盐电池量产下线。当月,杭州联通江干区之江路干6号监控杆通信基站储能系统成功运行,成为国内首个钠盐电池储能试点项目。随后,该公司先后建设了电信湖州基站、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现代制造技术产业园、北京宝之谷国际会议中心等储能系统项目,不仅推动了国内储能产业发展,也为我国储能技术走出国门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和表率。

  除了钠盐电池项目,今年以来,超威在科技创新方面多点开花。“长寿命石墨烯基铅碳超级电池”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公司先后入选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创新100强等榜单,两款新产品接连荣获浙江省优秀转化项目和浙江制造精品,并联合牵头制定了我国首个锌镍电池行业标准。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一流的人才队伍让超威离创新发展越来越近。早在成立之时,超威便将科技创新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法宝,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引进融合国际一流技术、一流产品、一流人才,迅速实现产业化,抢占发展制高点,全力推动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近年来,超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向全球招募高端人才,引进国内外6名院士、5名国家级人才以及100多名知名专家,组建了一支能打胜仗的技术创新团队,确保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生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并依托技术优势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链,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2015年11月,超威集团研发的“一种三维双极型高功率铅蓄电池”专利技术摘得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成为湖州市首个摘得中国专利金奖的企业。

  “生态+责任”展现企业担当

  不断推动行业走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超威集团多年来的一个努力方向。

  2016年,超威集团全面启动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依托集团成熟的销售网络,开展“以旧换新、逆向物流”规范化回收控制体系建设,形成以浙江超威回收公司为主体、各省级回收公司为核心、联营商为基础的三级管理回收网络体系,实现从生产环节延伸至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闭合循环,为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做出示范与表率。

  为加强产品流向控制,自主研发了可接入生产企业、回收企业、经销商、物流商、再生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电池全生命周期物联网管理系统,对电池生产、销售、回收、运输车辆信息、暂存点信息及跨区域转移信息集成、转移过程追踪,确保能够实时监控到电池的行踪,实现废铅蓄电池流转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形成铅蓄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监管数据链条,有效防止废铅蓄电池转移至无资质单位处理处置,从而降低环境风险,并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数据。

  不仅如此,超威还开发了电池产品身份证溯源管理系统,在产品生产过程植入二维码信息,通过扫描铅酸蓄电池二维码图标,可读取到极板供应商、隔板纸供应商、生产车间生产线、客户名称、销售大区等信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在打造产业循环生态链的同时,超威还担负起尽可能多的社会责任。2015年6月,超威凭借多年绿色环保方面的经验,牵头组建了“国家环境保护铅酸蓄电池生产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超威利用强大的技术、人才优势,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重点企业,针对当前行业存在的痛点问题,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回收利用资源整合、项目化试点开展、行业政策标准规范制定、污染防治技术服务、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专项攻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据了解,该中心建设期间,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在提升铅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促进全行业的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最终于2018年8月成功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

  此外,超威牵头成立了中国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联盟、国家铅蓄电池回收试点委员会,指导成立了京津冀蓄电池环保产业联盟,积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合作交流,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倡导绿色能源,完美人类生活!如今,“绿色”已然成为超威的代名词。“超威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环保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中,持续加大绿色智造投入,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绿。”超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余晓华)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