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觉得算命准?那是巴纳姆效应在戏弄你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觉得算命准?那是巴纳姆效应在戏弄你

来源:科技日报2021-04-15 09: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我们真的缘分已尽?”

  “还要多久,才能等来我的白月光?”

  “现在是不是分手的好时机?”

  ……

  当遭遇上述感情问题,一些90后选择向线上“算命先生”求助。

  近期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近80%的被调查者有过算命行为,其中九成是90后,他们曾在互联网平台上算过命,且多数是求算爱情运。

  都说算命是迷信、糟粕,可为何追赶时尚潮流的90后却对它情有独钟?

  思维惯性善于证实而非证伪

  要想理解算命,就不得不提到巴纳姆效应。该效应是指,人们很容易相信一段笼统的、对人格的描述,觉得它准确揭示了自己的性格特征,即使该描述很空洞。

  举例来说,当算命先生得知你的生辰八字后,煞有介事地说:“你最近人际关系出问题了吧?”如果你没细琢磨,听了这句话后,很容易发出“太准了”的感慨。可冷静一想,谁又会没有一点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呢?由此可见,算命用语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宽了它的解释空间,从而使巴纳姆效应极易被激活。

  此外,人类认知存在证实偏差,这也为算命先生提供了“帮助”。该偏差是指,当人们接受了某观点后,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刻意选择支持该观点的信息,忽视或忘记与之相反的信息。

  当算命软件告诉一个热恋中的女人:今年你的感情会面临考验,这个女人很可能就会不断回忆能证实该观点的事件,比如“昨天约会时,男朋友好像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等。通过给该类事件贴上“面临考验”的标签,以此证明算命结果的正确性。

  由于证实偏差的存在,如果这个女人最终和伴侣分手了,会倾向于将其解释成:果然算命是准的,我就是过不了今年这个坎儿。如果顺利度过了这一年,她也不会怀疑算命结果,而将会其理解为:还好提前算命了,让她今年躲过一劫。

  由此可见,若想证实一个观点,人们总能找出各种理由。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总有人被算命先生忽悠,因为人类的思维惯性就是善于证实而非证伪。

  证实偏差从思维延伸至行为

  更有意思的是,证实偏差还可能从思维延伸至行为。

  著名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为研究占星学的有效性,曾招募了1000名孩子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人格测评。这些孩子基本不知道性格和星座的对应关系,最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人格特质与星座没有任何关联。但如果将对象换为对占星学有了解的成年人,结果则让人大吃一惊:调查对象越熟知占星学知识,他们的问卷结果与其所属星座性格特征的吻合程度就越高。相反,如果调查对象对占星学没太多了解,其与相关星座性格特征的吻合程度就越低。

  该研究揭示了算命“准”的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当人们给自己贴上了特定标签后,就很可能向这个标签“靠拢”,发展出对应的性格特征,经年累月最终让自己真成为了符合这个标签特征的人。

  过分依赖算命有逃避责任之嫌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尝试算命,顶多是为了在朋友圈里晒个图,以消遣娱乐为主。不过,也有一群年轻人,他们算命并非出于玩乐,而是真心把未来赌在算命上,希望借此帮他们在考学、求职、婚恋等人生重大议题上作决定,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岸见一郎是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他认为“其实决定本身不难,难的是做出决定后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想到这一层时,人们确实会感到犹豫。”举例来说,当你力排众议,选择与所爱之人私奔。这当然是件浪漫的事,但对当事人来说,这个决定也蕴含着相当大的风险。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自由与责任相伴,选择必定带来后果,而既然是自己做出的选择,那你就要独自承担选择的后果。万一某天这段恋情出了问题,当事人就得扛下所有,难以责怪任何人。想到这份沉重,很多人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就会变得犹犹豫豫。

  从这个角度出发,过分依赖算命来做决定,很可能是回避责任的体现。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认为,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现代人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但这也加重了人们的忧虑和不安全感。

  这一点在婚恋问题上体现得格外明显。传统社会的婚姻固然不自由,但相对稳定,毕竟那时结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传宗接代或维护家族利益;而今天爱情成了很多人结婚的理由,这让个体尊严得到了极大尊重,但由于主观意愿更具摇摆性,就使得分手风险也随之增加。

  面对这些挑战,个体难免会感到迷茫或无助,若无法合理疏解这份焦虑,就容易委身于算命,以逃避选择。

  作者:祝 杰,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中央歌剧院《卡门》唱响沙特

  • 电影《日掛中天》主创亮相威尼斯电影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