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科技守护“大国粮仓”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高科技守护“大国粮仓”

来源:经济日报2021-06-09 09: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成都粮食集团青白江国家粮食储备库低温平房仓,技术人员在测试仓内温度。 新华社记者 王 曦摄

  记者走进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5号仓,一股凉意扑面而来。稻谷被一层薄膜覆盖,仍散发出浓郁的稻香。保管员黄家义说,这里储藏的是2019年产水稻,品质与新稻相差无几,仓内采用低温储藏技术、靠墙粮层补冷负压通风散热技术、仓心粮覆膜保冷技术,确保仓内温度常年保持14℃左右的低温状态,抑制害虫发育;同时使用物理无害化杀灭技术,没有使用任何化学药剂熏蒸。通过这一整套低温绿色储粮技术,提高了储粮品质,降低了粮食损耗。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和调入第二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该省把绿色低温粮库建设作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应用绿色低温储粮技术,着力提高粮食供给质量。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补助资金15亿元,在全省21个市州、170个县建设绿色低温粮库265个、仓容641万吨,实现政策性粮库低温储粮全覆盖,每吨粮食增加综合收益100元以上,达到了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和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的效果。

  作为粮食储备大国,我国有着充裕的粮食库存,政策性粮库遍布全国各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保供稳价的“定海神针”。“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的态势下,我国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说。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减少储存环节损失损耗,是实现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的关键环节。确保储粮安全,根本途径在科技创新。近年来全国粮食仓储行业广泛应用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四合一”储粮新技术,加强智能化粮库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气调储粮、低温和准低温储粮等技术,在粮食安全仓储、“不落地”储粮、质量安全等领域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为保障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和各地粮食龙头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要,牵头开展研发,取得了“现代粮仓绿色储粮科技示范工程”成果,建设了30个直属库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库。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粮食绿色仓储、产后减损能力尚需提升。要扎实推进粮食储藏基础性研究,大力开展现代粮食仓储技术研究,实现仓储技术的迭代升级,提高优质粮油供给水平。

  守住管好“大国粮仓”,还须不断提高粮库管理效能,提升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粮食仓储行业仍存在高技能人才少、技术积累少、先进装备少,储备管理和作业现代化水平低等“三少一低”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各地积极利用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仓储物流等技术,推动粮食仓储管理变革,增强粮食仓储管理能力。广西积极研发“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技术,辽宁、湖北与企业联合研制机械化作业设备,山东建成应急指挥平台和预警系统,有效提升技防水平,内蒙古试点采取射频识别电子标签(RFID)技术,构建物资收储全过程可追溯的数字化信息链。

  目前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很多方面已经居于国际一流水平,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粮食仓储行业要以储备仓库工程建设、仓储管理、安全防控、现代物流等为重点,加快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大国粮仓”管理效能和水平,确保储粮安全。(刘 慧)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快速推进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二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今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