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英仙座流星雨将至,请收好这份观赏指南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英仙座流星雨将至,请收好这份观赏指南

来源:科技日报2021-08-10 09: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英仙座流星雨是每年北半球最大的3场流星雨之一。与另外两场发生在冬季的象限仪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不同,英仙座流星雨出现在夏季,观测条件相比严寒的冬季来说要舒适很多。夏天的夜晚在野外乘凉之际欣赏着天上不断划过的流星,同时许下美好的心愿,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英仙座流星雨的活动时间段很长,每年一般从7月17日到8月24日,持续一个多月。在8月13日前后,流星流量达到极大,每小时最大天顶流量可以达到110颗以上。

  英仙座流星雨与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有关

  我们知道,流星大多来源于彗星。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是周期为133年的109P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这颗彗星最早于1862年7月被美国的路易斯·斯威夫特和霍勒斯·帕内尔·塔特尔先后独立发现。因此被命名为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顺便说一句,塔特尔发现的另一颗彗星也和一场鼎鼎有名的流星雨有关,那就是55P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它带来了每年11月的狮子座流星雨。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在我国史籍中也能找到踪迹。公元前69年和公元188年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记载。而英仙座流星雨的观测历史也很早,最早的历史记录出现在公元36年,我国史籍《后汉书·天文志》中,记录了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六月戊戌日凌晨出现了100颗以上的流星。之后1000多年中,其他国家对这个流星雨也有零星的记录。其实人们早已知道8月里流星众多,在每年8月10日前后,总有大量的流星出现。

  1835年,人们最终确认英仙座流星雨每年都会周期性地出现。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在1862年被正式发现后,天文学家通过计算英仙座流星雨的轨道发现,流星和这颗彗星的轨道非常近似,英仙座流星雨极有可能和这颗彗星有关。这是人类首度发现流星雨和彗星之间有关联。

  当年计算的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运行周期大约是120年,预测将在1982年左右回归,但那时彗星却没有出现。1991年和1992年英仙座流星雨以至少2倍于往年的规模爆发,最大达到每小时400颗左右。1992年9月27日,日本的彗星专家木内鹤彦再次发现了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计算结果显示这颗彗星的周期是133.7年,下一次回归将在2126年8月。

  望远镜可视范围太小不适宜观测流星雨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预报的极大期出现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3点到6点。8月12日晚到13日凌晨比较适合观看。由于英仙座流星雨辐射点的赤纬是+58度,位置比较靠北,比北斗七星中的绝大多数星都要更靠北,对纬度和北京相近的地区来说,辐射点永远都不会落到地平线以下,整夜都可以观测。

  这个季节,天黑后不久,英仙座就会从东北方地平线上升起,此时流星雨的辐射点较低,能看到的流星数量会大打折扣。午夜时分,英仙座已经升到半空中,随着辐射点的升高,能看到的流星数量会有所增加。午夜过后,辐射点会继续升高,到天亮前,辐射点接近天顶,此时正好是预报的流星雨极大时间,观测效果最好。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跨度很大。对我国东部地区来说,天亮时流星雨的极大才刚刚开始不久。而中西部地区天亮要推迟1—2个小时以上,极大期间正适宜观测,观测效果会更加理想。8月12日是农历七月初五,距离上弦月还有3天的时间,月亮在日落后2个小时左右就会早早落山,对流星的观测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观测流星最好到远离城市灯光干扰的野外。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最好提前熟悉一下观测场地。虽然是天气炎热,但夜晚还是有些凉的,尤其是后半夜,注意带好保暖的衣物。另外蚊虫叮咬也比较麻烦,最好带上驱蚊的药物。

  观测流星可以不用任何观测设备,用肉眼看就可以。望远镜的可视范围太小,反倒不太适宜流星的观测。流星可能在天空中的任意地方出现,观测地点的视野一定要开阔。仰头站着看流星很快就会脖子发酸,采取坐或躺的姿势会比较舒适,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准备好椅子和防潮垫。

  英仙座流星群的流星速度较快,高达59千米/秒,属于高速流星群,流星本身划过夜空的时间也就零点几秒,转瞬即逝,可能在你惊呼的同时,还来不及许愿它们就消失了。只有一些较亮的流星闪过后会留有持续数秒的余迹。

  (寇 文 作者系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闭幕

  • “国门铁路”警察守护旅客平安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报告发现一个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神秘结构。
2025-05-26 09:18
阿尼玛卿雪山保存着50余条冰川,年均径流量占黄河上游总流量35%,其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2025-05-26 09:16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
2025-05-26 09:15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