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抗生素耐药性早已蔓延至深山老林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抗生素耐药性早已蔓延至深山老林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8-27 10: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现在,棕熊牙齿DNA显示,在20世纪50年代抗生素被引入后,这种药物几乎立刻就渗透到瑞典最偏远的森林。这项新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解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这是一个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

  未参与该研究的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历史研究所考古学家James Fellows Yates表示,这项研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人们可以利用古代DNA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为了收集样本,微生物学家Jaelle Brealey花了很长时间研究瑞典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842年的熊头骨,并寻找它们牙齿上能够代表牙垢或牙菌斑的东西。为了更好地了解棕熊的饮食和健康,人们已经对这些残留物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在人牙上,它看起来是一大块,但在熊的牙齿上,它是一层膜。”Brealey说。

  Brealey和合作者收集了82只熊的牙齿。他们将表面的膜刮到铝箔上,分析并发现了生活在动物口中的多种细菌群落,即口腔微生物群。研究人员还发现了抗生素耐药性基因——这是细菌对环境中的抗生素做出反应后进化而来的。

  样本分析结果令研究人员十分震惊:1951年引入抗生素后,瑞典各地的抗菌素耐药性似乎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从医院到农场,几乎各地都在使用这类药物,它们也被用来治疗牲畜疾病。到1970年,瑞典每年生产4万多公斤抗生素。

  熊的牙齿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提供了记录。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抗生素细菌的增加。研究人员在《当代生物学》上报告说,1951年至1970年的牙齿样本中,细菌所含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是之前样本的两倍。“当人类开始使用抗生素时,它就会进入环境。”论文合著者、乌普萨拉大学遗传学家Katerina Guschanski说。

  Guschanski 说,这些熊也是抗生素耐药性的衡量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称抗生素耐药性是“全球健康、粮食安全和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令科学家惊讶的是,即便是生活在距离人类居住地数百公里的熊,其牙齿样本中的耐抗生素细菌也几乎和离人类较近的熊一样多。

  这项研究并没有说明这是如何发生的,但Guschanski和Brealey推测,农田径流污染了水源,或者饥饿的熊以含有抗生素的猎物为食。“不管发生了什么”,Guschanski 说,“它蔓延到了整个森林地区。”

  斯德哥尔摩古遗传学中心古遗传学家David Dez del Molino说,利用动物样本DNA测量环境变化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利用历史样本获取你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信息是关键。这使得这项研究非常突出。”Yates也同意这一观点,因为可以了解生物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环境污染做出反应。

  不过,抗生素耐药性的故事有一个令人惊喜的结局。瑞典从1986年开始限制对家畜使用抗生素,并从1995年开始规范人类和动物用抗生素的销售。该国的抗生素生产和使用随后显著下降。这一趋势在熊身上也可以看到:生活在2000年代中期的熊,有关抗生素的耐药性标记更少。

  对Guschanski来说,这是自然可以被“治愈”的迹象。“我们总是认为人类把一切都搞砸了。”她说,“但如果人类做了正确的事情,就有机会扭转局面——至少在应对抗生素耐药性方面是这样的。”唐一尘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攻坚 京西筑通途

  • 大桥飞架入“云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