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建立跨区域联动应急机制,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建立跨区域联动应急机制,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来源:科技日报2021-09-13 09: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类似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郑州“720”特大暴雨这样的大规模突发事件,严重危害公众生命及财产安全。究其原因,上述突发事件大幅超出了城市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当地政府仅靠自身能力难以组织起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通常是在造成一定损失后,再由国家统一调配其他地区资源共同完成救援和救助工作。为此,构建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在事件发生初期甚至发生之前,及时调配各类应急物资和人员,提升事发地所在城市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减小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跨区域应急预案相对缺乏

  大规模突发事件具有多点并发、强度增大、多灾叠加的特点,多数地区难以独立处置,而当前我国跨区域的应急预案相对缺乏,致使难以快速有效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灾害事件发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应急预案以行政区划单元制定,区域间协同能力较差。当前,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以行政区划为单元各自开展的,区域之间资源、信息、人力、技术等无法得到有效的调配和使用。一旦需要跨区域调动应急人员和物资,只能组建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资源和信息在短时间难以实现及时的整合,造成应急处置反应速度慢、应变能力差,从而贻误应对危机的黄金时机。

  二是大规模突发事件发生次数增多、强度增大,多数地区独立处置难度加大。第一,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超越城市设防标准的极端事件增多。我国2000—2019年1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年均发生次数是1980—1999年的近两倍,而多数城市灾害设防标准较低,暴雨洪涝设防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的不超过10座。第二,现有防灾基础设施升级难度大。以城市排水系统为例,一些老旧城区的排水管网上均有新建筑群,地下防洪设施难以修补,如果重建,多数城市难以负担。第三,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大了城市应急处置的难度。我国流动人口由1982年的657万人增加到了2019年的2.36亿人,在面对灾害事件时,流动人口的脆弱性更高,也需要更多的应急物资,而大多数城市应急预案设计中并没有考虑流动人口这一关键指标。

  区域联动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

  在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繁,而现有基础设施升级较难的情况下,大多数城市独立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的构建,通过区域间的联动合作实现对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应对。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设立高层次的常设应急决策指挥机构,协调多部门、多地区开展高效应急处置行动。建议在应急管理部的基础上,设置可以统筹协调指挥的高层次应急决策指挥机构,层级高于各部委,在大规模突发事件发生时,作为领导指挥部,负责领导与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随时根据事件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决策,准确并适时的向公众发布事件进程和处置措施,以有效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日常工作重点梳理以往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完善多部门、多地区协同联动应急处置突发事件预案,推进形成区域应急联动的长效机制。

  二是在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重点评估城市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的能力,厘清城市流动人口增长下的应急物资和人员缺口。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研制引入流动人口这一关键指标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模型,通过普查摸清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城市综合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客观评价城市独立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主要困难。以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为导向,结合城市流动人口的增长趋势和流动特点,编制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明确各城市应急物资和人员主要缺口,统筹优化区域之间应急物资的储备,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直接为跨区域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三是加强应急管理数据中心建设,构建覆盖全国的应急管理数字化平台。依靠大数据技术构建覆盖全国的应急管理数字化平台,提升信息共享效率,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联动响应机制。横向连通地震、消防、水利、森林、卫健等相关应急救援信息渠道,纵向打通省、市、县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信息传递链路,实现信息共享共用,提升指挥决策能力。根据突发事件类型、规模及时自动生成跨区域人员装备调配方案及应急处置方案,实现备战救助人员、储备物资及各类资源的跨区域及时派发和调配,加快应急反应及时度,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作者:刘宝印,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黄宝荣,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攻坚 京西筑通途

  • 大桥飞架入“云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