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万类霜天竞自由——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之际
首页> 科技频道> 头版 > 正文

万类霜天竞自由——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之际

来源:新华社2021-10-10 21: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昆明10月10日电 题:万类霜天竞自由——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

  滇池荡漾,丹桂飘香。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美丽的春城昆明举行。此时此刻,大会的会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像一只巨大的孔雀,绚丽开屏,等待着拥抱世界各地的宾客。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此次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作为联合国生态环境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将从这里走向世界。

  大美河山、生机盎然,尽显美丽中国

  天山山脉以北,准噶尔盆地东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此。

  前不久,来自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王振彪,护送18匹野马进入保护区乔木西拜野放点。它们要告别圈养生活,回到祖先栖居过的荒野繁衍生息。

  曾经,地球上仅存的野马主要圈养在国外动物园里。1985年,我国引回11匹野马,开启这项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经过十多年努力,2001年首次野外放归野马;2020年底,保护区的野放野马总数为274匹,新疆境内的野马总数已占全球野马总数约五分之一。

  野马,如同一个缩影,见证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诠释着生物多样性之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世界上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

  然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2020年9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中国声音,更有中国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通过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贸易等多种举措,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和修复。

  10月8日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从南方到北方,从内陆到海滨,越来越多珍禽异兽正在回归,展现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今年全球动物界一大“网红”,非云南那群野生亚洲象莫属。从北移到南返,象群迂回行进1000多公里,中国政府与群众的护象行动赢得世界肯定。白皮书介绍,通过多年保护,我国境内的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至目前的300头左右。

  记得今年“进村”的东北虎“完达山1号”吗?那是我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的野生东北虎。为促进虎栖息地维护、恢复和改善,我国在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区域,积极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总面积超过146万公顷。林深藏虎豹,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种群呈现增长态势。

  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生物多样性也在加速恢复。黑颈鹤由不到3000只上升到8000多只,藏羚羊升至约30万只。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发现白颊猕猴等新物种5个、东歌林莺等中国新记录物种5个。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地的雪豹频繁现身……越来越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新闻,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在植物世界同样力度空前。

  幽兰在空谷,馥馥吐奇芳。兰花的风姿,从古至今被无数诗词吟唱,在我国的历史中盛放不衰。

  由于国内外过度利用和市场畸形需求,一些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曾遭到严重破坏。

  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细叶莲瓣兰的原生地和主产地,当地已记录到150个兰花原生种、80余个特色名兰和200多个新种。为更好保护,今年维西县全面禁止乱采滥挖野生兰花。花期虽未至,但兰花正在山野中悄然生长,数月后将馨香世界。

  我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3.6万余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其中超半数物种是中国特有。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通过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得到抢救性保护,部分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步恢复。

  “保护野生动植物,不仅守护着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也是守护遗传多样性,守护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张志忠说。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如果物种基因还未开发就永远失去,损失无法估量。正是那几株在风中摇曳的青蒿,屠呦呦才会发现青蒿素,为世界带来全新抗疟药;正是有了野生稻基因留存,袁隆平才培育出杂交水稻,为中国人的口粮安全带来沉甸甸的保障,为世界粮食安全增添中国贡献。

  在昆明北郊苍翠的密林中,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万余种,有望存活几十年甚至上千年。这座种质资源库,与英国基尤千年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等一起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设施。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已建有近200个各级各类植物园,收集保存了2万多个物种;基本完成了苏铁、棕榈和原产我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今年,我国分别调整更新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名录,新增517种(类)野生动物和300种(类)野生植物,将豺、长江江豚等65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一级,兰属植物几乎所有种列入新名录,保护范围和力度进一步加大。

  大美河山,万千草木,飞禽走兽,生机勃勃。绽放美丽中国,共迎美好未来。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昔日的“打鸟人”侯体国,如今成为“护鸟人”。

  他居住的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百花岭村,位于“世界物种基因库”高黎贡山东麓,生态环境优越,鸟类资源丰富,被誉为“五星级观鸟圣地”。

  “小时候穷,没有肉吃,想吃肉就上山打鸟。”侯体国说,自己的绝活是玩弹弓,“用石子一打就中,想打鸟头绝不会打中翅膀。”

  近年来,观鸟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到百花岭观鸟、拍鸟的人越来越多,侯体国放下弹弓,成了“鸟导”,“人多的时候,客人一天就能坐满一架飞机。”

  “观鸟游”还带火了餐饮、民宿等行业,仅去年就给村民增收1000多万元。百花岭村没人打鸟了,“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成立多年,会员已发展到150多人。

  人与自然,应是和谐共生。

  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态危机。疾驶中的中国列车,也不可避免地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正面遭遇。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透过历史的尘埃回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以前所未有力度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

  在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我国创新生态空间保护模式,创造性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这是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说,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起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性的生态支撑。

  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划定的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也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有效保护了生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

  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

  让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硬约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有效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

  以制度之力助推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环境治理制度落地生效。

  发挥绿色经济政策的引导作用,绿色金融改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环境保护税开征、生态保护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进展顺利。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天更蓝,从前些年的雾霾锁城到如今蓝天白云常驻,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2.5个百分点。

  水更清,群众房前屋后的臭水沟已悄然变为潺潺清流,2020年地表水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至83.4%,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到0.6%。

  山川更美,一些地方曾经缺林少绿、黄沙漫天,如今绿满青山。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提高到175.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稳居全球第一。

  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祖先留下的生存智慧。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折射中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

  村民胡斌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村里开山挖矿、炮声隆隆、粉尘漫天的景象是他童年最深的记忆。前些年来,关闭矿山修复生态,余村四季皆有景。4年前,在外打拼多年的胡斌回家乡开起了客栈,生意红火得很。

  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扩展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各地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具体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人们欣喜地看到,曾靠山吃山的牧民如今成了护林员,放下渔网的渔民加入了护渔队,乡村游、生态游让百姓更富、生态更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走出双赢之路。

  ……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赢得世界肯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去年9月发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其中13次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强有力支持者和贡献者,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对各国达成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至关重要,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工作值得各国仿效学习。

  人类同呼吸、万物共命运,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来自大自然的警报阵阵——

  根据联合国相关报告,全球森林面积在1990年至2020年损失了178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利比亚的面积。活珊瑚覆盖面积在过去150年减少了近一半,且下降速度在近二三十年大幅加快。

  有关报告显示,目前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值高出几十到几百倍,而且正在加速。

  “我们正在破坏支撑我们社会的生态系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自然界的退化正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水和资源。”但他同时表示,地球是有恢复能力的,“我们仍然有时间扭转自己造成的破坏。”

  万物在呼救,人类要回答。

  当前,人类站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全球性的危机和挑战,人类与大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唯有携手并进。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共建美好家园,这是来自中国的庄严承诺。

  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

  中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从2019年起,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中国持续加大对全球环境基金捐资力度,已成为全球环境基金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捐资国,有力地支持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今年9月21日,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铿锵的话语,向世界进一步释放出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强烈信号。

  共建美好家园,这是来自中国的大国担当。

  肯尼亚,中国企业承建的内马铁路穿过内罗毕国家公园,向远方延伸,造福当地人民。

  面对秀丽的自然风光、成群的野生动物,中国企业在项目设计之初,就考虑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迁徙通道。

  为保证大型动物如长颈鹿的自由通行,内马铁路一期采用了长达6.5公里的大桥全程穿越公园方案,大桥还设置了声屏障,降低列车通过时的噪音,以最大程度降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这样的故事还有更多。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组织专家开展关键栖息地评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当地的鱼类。

  加纳特马港新集装箱码头项目的施工区域是海龟在西非的主要产卵地之一,中国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格外注意对海龟生存环境进行监测,专门建立了一座“海龟孕育中心”,孵化放生了小海龟上万只。

  共建美好家园,这是来自中国的坚定主张。

  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对于即将在昆明举行的COP15,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向全世界发出“春城之邀”,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共同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

  兼具雄心和务实,充满挑战和期盼,伴随艰辛与欣喜,此次大会将总结过去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实施进展与经验,凝聚缔约方、国际组织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力,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转型性变革带来契机,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承诺如山,作为COP15东道国和主席国,中国将坚持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引领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保持和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定力,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付出艰巨的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昆明出发,携手前行,同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共建一个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记者李银、邹伟、高敬、王长山、胡璐、王立彬)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