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李航:南极科考的700个日夜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李航:南极科考的700个日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8-18 10:30

  冰雪覆盖、极端寒冷——在南极这片人迹罕至的冰封大陆上,充满了未知和神秘。

  对“90后”博士李航来说,南极却像是“世界尽头的家”。从2014年到2020年,他参加了中国第31次、32次和36次南极科学考察,科考累计时间达700天。工作之余,他行走在广袤无垠的冰原上,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深邃绚烂的星空和极光,讲述鲜为人知的南极故事。

  度过“最温暖”的冬天

  2014年10月30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启程,乘坐“雪龙”号出发前往南极中山站,时年23岁的李航是考察队中年纪最小的队员之一。

  “在‘雪龙’号上经历了30多天的破冰之旅,终于看到中山站,的确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李航说。初到南极的他,对极地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冬天中山站地区的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摄氏度,但中山站的供暖系统很给力。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我在南极度过了‘最温暖’的冬天。”

  南极考察分为度夏考察和越冬考察两类。其中,越冬考察队员在度夏考察队撤离后,还要继续坚守,“驻扎”南极的时间通常可达14-17个月。当时还在武汉大学大地测量学专业读博的李航便是越冬队的一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北斗卫星南极地面观测站的运行和维护。

  “北斗卫星极大提高了中国南极科考测绘保障的自主性。特别是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如今只要在南极打开接收机,就能看到头顶的十几颗北斗卫星。”他说。

  从1984年首次南极考察至今,一代代中国科考工作者勇闯极地。今天,南极科考的条件已经有了巨大改善,但寒冷干燥、风暴频繁的南极大陆仍暗藏着风险。

  李航说,海冰和大陆冰盖上的冰裂缝是科考队员面临的挑战之一。“内陆的冰盖厚度可达2000多米,一旦掉下去就是万丈深渊;海冰之下同样是暗流汹涌,我们骑着雪地摩托车进行海上作业时,都会万分小心。”

  在南极,食物也是“奢侈品”。李航说,科考队员的吃穿住行所需都是“雪龙”号运送到考察站的。从度夏到越冬,随着食物的减少,如何“保质”成为一大挑战。

  “有一次在清理越冬物资时,我们发现一个装有食品的冷藏箱出现了电路故障,里面的蔬菜瓜果已经散发出了酸臭味,当时别提有多痛苦了。”

  星空和极光的“馈赠”

  在南极越冬期间,长达两个月的极夜给科考队员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考验。李航说,度夏期间,各国科考队员在南极“扎堆”,非常热闹。到了冬天,南极一下子安静下来,自己常常陷入黑暗和孤独的状态中。

  在漫长的极夜里,除了坚持日常工作之外,绝美的星空和极光是最大的心理慰藉。

  当太阳粒子高速撞击地球磁场,壮丽的极光点亮了南北极漆黑的夜空。李航说,中山站恰好位于极光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五光十色的极光就像是大自然对越冬科考队员的慷慨“馈赠”和“奖励”。

  “很多人利用假期,千里迢迢去北欧看极光,我却在南极看得‘审美疲劳’了。”他略带调侃地说道。

  出发南极前,李航特意买了一部单反相机。工作之余,他便扛起相机和三脚架,在冰原上找寻场景和角度,拍摄下最美的星空和极光,有时一拍就是一整夜。

  “有一次我独自外出拍摄,自信地没带导航设备,没想到在黑夜之中迷失了方向,走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夜晚的寒风中,呼出的水汽在眼镜镜片上结成了冰,整个人的心态都有点崩溃了。”李航说,在寒夜中徘徊了几个小时后,他终于看到了站区微弱的灯光,“就像在大海上看到了岸边的探照灯”。

  在南极驻守的几百天时间里,李航拍摄了超过10万张照片,这是他最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他的摄影作品《Space from the Antarctic(南极空间)》,在2018年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选中刊登;他拍摄的星轨图被美国宇航局(NASA)网站采用,并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展出。

  “到了越冬后期,科考队员们对各种形态的极光都司空见惯了,以至于都不愿意冒着严寒出门观赏,我却还是乐此不疲。时间在流逝,光影在变迁,人的心境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随机的因素组合到一起,让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充满了可能性。”李航说。

  让更多人认识南极

  距离上一次参加南极科考已经过去了近2年,李航的微信所在地仍标注为“南极洲”。

  “能在20岁出头的年纪去一趟南极,着实拓展和塑造了我的人生。”李航说,“在南极科考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南极科考不仅仅是探索和研究南极地区本身,也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地球、保护自然。李航举例说,南极冰盖的体量巨大,在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南极冰盖对气候环境的变化过程本身也非常敏感,被形象地称为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这些科学事实呼唤着更多人认识南极、了解南极。

  2019年,李航将自己在南极科考中的资料和照片系统整理,出版了图书《我在南极500天》,讲述了自己与南极的故事。此后,他还参与了青少年科普绘本的编写和不少科普讲座活动。

  “在科普过程中,每当我拿出极光和企鹅的照片,或是讲到中国对于南极科考的投入时,听众都非常感兴趣,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也仿佛回到了在南极的时光。”李航说,近年来,他还在哔哩哔哩网站和微博上开通了账号,发布自己拍摄的照片,同步中国和世界各国南极科考的新进展。

  不久前,一篇高考学子的新闻报道让李航的微信消息“爆”了。今年参加高考的武汉小伙朱圣鸿,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录取。在接受采访时,朱圣鸿说,正是李航的书让自己萌发了去南极科考的远大志向。

  “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南极科考的队伍中来,我很骄傲。”李航说。“希望在工作之余继续做一些科普的工作,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南极、了解南极科考。”(刘峣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2025北京马拉松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得知同事张洪章即将到“太空”出差的好消息,科研人员纷纷送上祝福:“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完成任务。
2025-10-31 10:02
据新一期《天体物理学快报》报道,LIGO-Virgo-KAGRA国际合作组织宣布,他们在去年10月和11月探测到两起极为特殊的、由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分别命名为GW241011和GW241110。
2025-10-31 09:59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3.5%,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
2025-10-31 09:57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记者10月29日从水利部获悉,由水利部制定的国家标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1部分: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含)河流》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
2025-10-30 10:06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建成66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0余处省级示范煤矿,拥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1.6万余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25-10-30 10:04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10-30 10:0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
2025-10-29 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的工业化生产。
2025-10-29 09:36
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2025-10-29 09:35
当掌勺者从有体温的师傅变成由代码驱动的机器,以人和环境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也面临着新情况。
2025-10-29 09:35
今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稳定产出的新阶段。
2025-10-29 09:33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临睡时刻,总觉得口干舌燥,害怕会频繁起夜,但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每当此时,一些人不免会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2025-10-29 09:32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
2025-10-29 09:31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加载更多